百姓:花样再多也不如单向收费 漫游费也应该同步降价
花样再多也不如单向收费
张韬银行网络工程师全球通用户每月话费200元
这次调价后,虽然算起来接听收费降了一些,主叫收费也降了一些,但综合在一起费用差不多。
我认为手机资费应该向小灵通看齐——单向收费,因为花钱接电话让人感觉很不合理。
另外,现在一些套餐的计费方式比较繁琐,还区分“闲时”、“忙时”这么多花样,让人觉得很没有诚意,还不如什么都不办,所以我从来没有用过套餐。个人感觉这些所谓“套餐”方案,都不如单向收费更实惠,对于运营商来说,“单向收费”也是比任何“套餐”都更有力的推广武器。
怀念“吵架专用”话费套餐
陈子隽电视台员工神州行用户每月话费300元
我来北京快6年了,一直很怀念在福建老家时便宜的手机话费。记得那时有一种移动的“亲情套餐”,在两个号码之间建立一个虚拟网络,每个月6块钱,可以任意接、打。我和男朋友经常吵架,有时候两个人用手机吵到半夜,吵累了睡着了,电话都不挂掉,第二天睡醒了继续吵……因为是包月,就可以这样肆无忌惮。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类似的套餐,都很便宜,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
相比之下,北京这边的定价方式就比较死板了,可供选择的套餐也比较少,设计不够人性化。希望这次的资费调整可以有一些改善。
信息对称才能讨论定价
刘女士律师神州行用户每月话费150元
最好是能实现免月租费、单向收费、单价下调。根据动感地带间打电话每分钟2毛钱的规定,说明这样的水平可以实现,而且移动有赢利,希望新的资费能按照这个标准收。
作为消费者,肯定希望费用越低越好,但大家也都知道“越低越好”的愿望是不现实的。什么样的定价方式和数额才能达到双赢?这才是关键。所以,讨论调价方案是否合理,首先要让消费者和运营商之间信息对称,包括运营商的成本、利润等等,然后大家再共同来找那个“点”,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平衡。
应该同时享用多款套餐
吴皎浪潮集团员工全球通99元套餐用户每月话费100元
为什么只能选择一种套餐呢?在降低资费的同时也该给消费者更多选择上的能动性,增设套餐叠加服务。
我有的月份短信多,有的月份又话费多,所以既想包短信套餐又想包接听优惠套餐,但目前的规定是不允许套餐叠加使用。我认为应该让消费者自主选择各种套餐组合,或者将短信和通话融合成一个套餐。
最好别区分忙、闲时间段
朱含大学生动感地带用户每月话费50元左右
资费下调应该取消手机收费忙、闲时间段的分别。我刚从网上看到北京移动资费下调的消息,我觉得和下调有关的套餐太少了,好像和我没什么关系。
忙时(8:00—20:00)话费比闲时(20:00—8:00)话费每分钟要贵了近1毛钱,所以我和男友煲电话粥时都刻意选在晚上8点以后。到了晚上,几乎整个寝室都在煲电话粥,有同学还把头蒙在被窝里打电话呢。节假日的这个时间段,网络反而特别繁忙,有时候连短信都收不到。
漫游费也应该同步降价
黄先生中央电视台员工神州行用户每月话费600元
既然本地话费可以降低,为什么漫游费不同步降下来呢?不应该把能一步完成的程序分好几步进行。我经常要出差,每个月本地话费也就在300元左右,但再加上出差而产生的漫游费等等,总共就要600元左右。长途加漫游费要1.2元/分钟,应该把长途加漫游的总费用定在每分钟6毛钱左右,而本地通话费则定在每分钟2毛-3毛钱。
如果要真正下调资费,就不能老是以套餐的形式限制,某种套餐才能享受某种优惠,这简直就是霸王条款,是在强迫我们消费者每个月必须要花定额话费嘛。
动感地带也该享被叫优惠
陈小姐某文化传播公司文秘动感地带用户每月话费60元
资费下调方案令我大失所望,降不降好像跟我根本没关系啊!除非我把动感地带号码换成全球通的套餐,但这样成本太高了。整个下调方案都没有涉及到我们动感地带用户,全球通最便宜的套餐下调后也要80元/每月,太贵了点。如果我要享受资费下调的优惠,不但得换个号码,而且每个月还要多花20元,这简直是个悖论啊!应该把被叫套餐扩充到动感地带等更多的号码中,或者给全球通增设每月40元的平民套餐等新型服务,满足各消费层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