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淑娟来源:《财经时报》
日期:2006-6-20 9:46:00编辑:zhangxin
【正文】
汽车质量事故频发,一些厂家和经销商竭力推脱,部分消费者求告无门。
在此情况下,一些人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到颁布不到两年的召回制度上。
既然有制度规定,这些企业为何不实施召回?管理部门又为何不要求厂家召回?
《财经时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针对部分企业发生的产品质量问题,国家有关管理部门正在进行相关调查。
有关人士断定,根据汽车召回制度的有关规定,我国汽车业在不久的将来将诞生被强制召回的第一家企业。
主动召回是否作秀
据初步统计,6月份,全球汽车生产企业的召回案例有十几起。而《财经时报》记者从中国汽车召回网公布的信息得知,今年以来,涉及中国境内汽车产品的召回就有近20次。
不少人认为,这样频发的召回是厂家在作秀,厂家是为召回而召回。有人甚至感觉,国内一些厂家已经将主动召回当作了营销手段。
尤其是今年“3·15”期间,20天的时间里,国内汽车竟然有7次召回。这使一些人对于召回的实际效果产生了怀疑。
一位曾参与制定《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下称《规定》)的专家称,这是一些人不了解召回制度而导致的误解。据他了解,国际上的汽车召回,绝大多数是主动召回,真正属于政府强迫召回的案例,只占很小的比例。
他介绍说,在汽车召回制度实施前,国内组织了部分汽车专家去日本、韩国进行考察,发现在这两个国家,汽车主动召回所占比例在98%以上。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产品处直接负责实施中国汽车产品的召回事宜。处长汪立昕告诉《财经时报》记者,自建国以来,国内汽车厂家像现在这样重视安全方面的问题,还是前所未有的,各方面应该继续大力推动。他否认企业在召回中存在作秀的现象。
一家曾实施过召回的汽车公司老总觉得很冤枉:“召回是我们发现问题后主动上报的,不是谁强迫的,根本不可能有作秀的想法。毕竟,有哪家企业愿意拿自己的产品开玩笑呢?”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召回还都是企业的自愿行为,其中可能不乏有个别作秀的,但绝大多数是严肃认真的。而且,有不少企业是国际国内同步召回,作秀的可能不大。
强制召回几率很低
汽车召回主要是针对批次产品而非单一产品的缺陷问题。然而,有专家告诉《财经时报》记者,厂家并非对每一次质量问题都能认识到,或者每一次都愿意召回。各国的主动召回都有一定的比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汪立昕也对记者说,他们要求企业在主动召回时必须有完整的报告,包括什么时间生产、什么原因、有多少产品受到影响等。专家要依据报告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评估,并向召回企业提出相关要求。每一次召回都必须在国家质检总局备案并向全社会公示。
《财经时报》记者在中国汽车召回网上看到,除了2004年颁布的《规定》外,还有好几个相关的细则文件,包括《缺陷汽车产品召回信息系统管理办法》、《缺陷汽车产品检测与实验监督管理办法》、《缺陷汽车产品调查和认定实施办法》以及相关备案的通知等。
专家介绍,从国际经验看,被动召回是企业很不情愿发生的事情。而且,由于主动召回的限制比较宽松,绝大多数召回都能通过主动召回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间要进行多次沟通。只有两者间实在达不成统一意见时,政府才会发布公告强制企业召回。
“政府发公告跟企业发公告有本质上的区别,它对企业形象影响很大。企业一般情况下不走这条路。”专家透露,中国的汽车召回也借鉴了这种做法,所以,将来肯定会有企业出现被强制召回产品的情况。
召回只针对安全问题
《财经时报》记者注意到,在国外召回公告的缺陷描述中,不少是关于发动机停止工作、可能起火、可能增加撞车危险、可能加大撞车后乘客伤害程度等。而在国内的汽车召回公告中,厂家真正提及发动机安全问题的却不是很多。
汪立昕坦承,中国的汽车召回制度实施时间不长,肯定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但能达到今天的程度,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他提醒记者要充分看到这些亮点。
曾有业内人士透露,有的汽车厂家借“3·15”或者服务日之际,对用户进行免费检测和维修。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召回,厂家已经和经销商达成一致,进行统一结算。《财经时报》记者在一位经销商处得到了证实。
厂家召回后,没有完全履行召回义务,只对部分用户实施了维修。这样的情况存在吗?对此,汪立昕认为可能性不大。
“我们会采取措施,请专家对厂家报告中的车辆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他最后所维修的车辆是否达到一定的比例。”他解释道。
有关专家通过《财经时报》提醒消费者,不少人以为,只要涉及汽车的质量问题都应该召回,这是误解。实际上,汽车召回主要是针对车辆存在危及安全的隐患,以及不符合有关汽车安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两种情形。如排放不合格产品并不属召回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