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扫描仪使用三板斧(下)
图像扫描篇
扫描仪是我们获取数字图像的重要设备,很显然,扫描同样的一张照片时,光学分辨率600×1200DPI、色深36Bit的扫描仪比300×600DPI、色深24Bit的扫描仪获得的影像更清晰、艳丽。因此,对于经济较宽裕的用户而言,应尽量选择光学分辨率600×1200DPI、色深36Bit以上的CCD扫描仪。那么,拥有高档扫描仪就一定能获得高质量的数字影像吗?非也!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数字图像,除了拥有精良的“武器”之外,还必须练就以下的“内功心法”。
一、插值分辨率的选择
所谓“插值分辨率”,是指扫描仪内建的通过插值补偿技术所提供的数学分辨率,它通常远高于光学分辨率。但是它对提高影像质量作用不大,却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大了影像文件的大小,降低了扫描的速度。因此,若不是用于高质量的打印输出,选择过高的插值分辨率毫无意义。
二、扫描图像的后期处理
几乎所有的扫描仪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整体反差失真。由于平板式扫描仪会混淆影像的动态范围,压缩影像亮处与暗处的差距,造成影像整体反差失真。
(2)影像偏色。由于光学系统等多方面的原因,扫描仪获取的图像极易发生偏色现象,造成色彩不正。
(3)网纹(网点)。由于印刷品都是以网点印刷的,在扫描仪的“火眼金睛”下,这些网点会“原形毕露”,若不加以处理,再次印刷输出时,网点就会更加突出,影响印刷质量。
(4)焦距不准。如同照相机一样,采用光学系统的扫描仪也存在焦距误差,尤其是CIS器件的扫描仪,这样就导致了扫描出来的影像不够清晰。
尽管很多扫描仪厂商通过提供硬件或软件去网、在驱动程序中设置滤镜等方式来尽可能地抵消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勿庸置疑的是:扫描影像的后期处理必不可少!那么,怎样才能高效、方便地一次性完成后期处理工作呢?笔者在此介绍一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以Photoshop 5.0为例。首先利用标准Twain接口扫描一幅真彩色图像,为了调整整体反差失真,依次选择“图像/调整/色阶”,弹出所示的窗口,调节图中左、右两个小三角形的位置,并通过预览窗口观看调节后的效果,直到满意为止。通常是将两个小三角形向中间移动,这样经过多次扫描不同影像,反复调节,我们就能把该扫描仪图像的整体反差失真程度“量化”,即确定左、右两个小三角形的移动方向和幅度。若影像偏色,可以依次选择“图像/调整/变化”,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最接近原影像的效果图。同样地,经过多次实验后,也就知道了扫描仪的偏色程度。接下来是去除网点了,执行“滤镜/杂色/去斑”,怎么样,图像清晰多了吧!最后一道工序是弥补扫描仪焦距上的误差,执行“滤镜/锐化/USM锐化”,仔细调节窗口中的各项参数,注意半径(Radius)值不要调得过大,这样可以使影像更为清晰。多次实验后,对扫描仪的焦距误差也就心中有数了。经过上面一番处理,你会发现影像更逼真、更精细!如果这样你还嫌麻烦的话,可以利用Photoshop中的“动作”(Action)功能,将上面的几道工序做成一个“动作”,下次需要处理时,只需执行这个“动作”就可以一气呵成了!
好了,现在你的“任督二脉”已经打通,加上精良的“武器”,栩栩如生的影像就会展现在你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