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号称世界上最森严的外汇管制和证券交易法规,但这些壁垒在境外机构眼中,犹如糯米纸一样不堪风雨。它们选择了一条出人意料的“捷径”。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境外交易所创设中国金融衍生品的消息不绝于耳,令国内金融界备感压力。有关人士指出,一旦我国失去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权,其危害后果将远甚于铜、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定价权旁落对国内经济造成的危害。
新加坡暗战股指期货
6月22日,中国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金交所”)筹备组最后一次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会上传出消息,争论近10年之久的股指期货设立问题终于在这次会议上一锤定音,金交所将开业时间基本确定在7月。
从今年年初筹备到正式运作仅仅用了半年时间,这一进程令许多业内人士感到意外。
“筹备进程的突然加快,主要是受到新加坡方面的压力。”一位接近筹备组的人士向记者透露。据了解,这个压力指的就是今年1月新加坡交易所(SGX)宣布将于9月推出新华富时A50中国指数期货。
“在境外抢注中国股指期货的众事件中,SGX并非第一个。2004年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就已率先推出中国指数期货、2005年香港交易所还与新华富时指数公司签订交易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期货及期权的协议。但是,这些与SGX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该人士表示。
资料显示,成立于1986年的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后于1999年12月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SES)合并为SGX)向来以“侵略性”著称,曾率先推出日经225指数期货,此后日本当局在本国挂牌相同股指期货时,投资者却因惯性继续在新加坡交易。而中国台湾MSCI台证股指期货更沦为SGX的MSCI台证股指期货的影子市场,定价权彻底丧失。
芝交所染指人民币衍生品
来自证券市场的定价权纷争尚未平息,人民币衍生品交易烽烟又起。就在上周,全美最大的期货交易市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宣布,将在今年8月推出关于人民币的期货与期权交易产品,并声称此举是为市场提供规避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的工具。
然而,国内金融界人士却对此忧心忡忡。此前,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副主任张光平就曾提出,流动性最好的NDF(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集中体现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同时也影响着国内人民币远期价格的变动。
北京中期交易部经理胥京钢认为,CME涉足人民币衍生品交易,对国内的汇率改革冲击远甚于NDF。
倒逼国内金融改革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内企业不得不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这种竞争也已经从产品的竞争,向上游原材料、资本层面转移。然而,从“中航油事件”到“国储铜事件”,让决策层饱偿国际化环境中大宗商品定价权旁落的苦果。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我国监管部门对境外市场没有监管权,一旦国内的金融衍生品被其他国家抢先出台,将沦为境外的影子市场,也将严重影响到国内的金融市场整体发展,进而威胁本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安全。
因此,胥京钢指出,正是境外市场纷纷抢推中国股指期货而“倒逼”了决策层决定加速内地金融期货的推出。
“金融市场存在惯性,一旦境外交易所获得交易者的认同,中国将很难重新夺回主导权,这方面早有日经225指数期货、中国台湾MSCI台证股指期货的前车之鉴。退一步讲,即使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考虑,国内也应该加快股指期货、期权,人民币期货、期权的创设步伐。”胥京钢表示。 (记者 张景宇/文 王晓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