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德国最好的朋友,是一个西班牙人,和他在一起,是水一样清澈透明的友谊。因为他是“玻璃”,我是女生。
他叫A.。和一般的西班牙人一样,他是高鼻子大眼睛,又和一般的西班牙人不一样,他的眼睛是一种介于蓝色和绿色之间的颜色,头发是浅金褐色。
他自诩为金发碧眼,我就拿他打趣,说不是啦,不是啦,你的眼睛是绿色的,于是他就很认真的要我仔细看,于是我就和他大眼瞪小眼,然后说姑且算是蓝色吧。
从相识到相知
第一次见到他,是我去学生宿舍管理中心申请宿舍,因为他排在我前面,我就问他,宿舍什么样的,大概多少钱,结果他很详细的告诉我,非常热情。
第二天我去火车站买东西,忽然听到有人叫我,声音还挺大,一看是他和他的一大堆朋友。
此后的一个星期,我们几乎每天至少碰到一次,在超市,在食堂,在图书馆,在电话亭 ......他虽然戴一副眼镜,视力还特别好,总是远远的就叫我,甚至横过一条街来打招呼。
我觉得挺有缘分的,本来想趁此机会和他解释一下中国的“缘分”的意思,就问他,你说我们为什么每天都能遇到啊?谁知道他一本正经的想了想说:大概因为我们做的事情基本相同吧。哎,什么叫东西方文化差异,这个就是典型例子啊。
第二个星期,却只遇到了一次。
见面时大家都觉得有必要一起出去旅游一趟,5个人共用一张周末票,坐慢车,是德国最省钱的旅游方式。我们就商量去在附近的一个省会城市德累斯顿去玩。
为此我特意叫来相隔200里的一个中国女孩,加上另外一个中国男孩,还有他和他形影不离的一位朋友,正好5个人。
我们商量着坐7点20时去火车站的车,因为8点正好有一趟火车去德累斯顿。不巧我和那个女孩因为好久没见,晚上聊晚了,第二天起来到车站,已经是7点25了。
车站空空如也,我们怀疑他们已经去火车站了,正急得不行,走路去太远,打车也打不到,德国的出租车不象北京,满大街都是,因为汽油特别贵,一升油要卖人民币10多块,所以都趴在固定的某个地方,出租要打电话预约。
正在一筹莫展,他们两个西班牙人晃晃悠悠的来了,我一看表,已经7点40了。我一直还以为外国人特别守时呢,就问他们怎么回事,他说,在西班牙,迟到30分钟都没什么。我一听乐了,怎么这么有中国特色啊,怪不得三毛能和荷西合得来呢。
后来才发现,西班牙人和中国交往方式真的很多地方都很类似,比如在大街上兴致勃勃的大声说话,比如儿子女儿只要不结婚,30多岁住在家里都是常事。这在欧洲北部的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比如在德国,人们都很安静,大声喧哗被认为是没有教养;德国也很重视独立,一般到了18岁,就很少住在家里了,我见过一个德国教授,他有一幢大房子和一个儿子,他和夫人在外地工作的时候,儿子住在这幢房子里,后来他调回来了,他儿子就必须搬走,自己和女朋友在外面租房子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