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在全球得到了广泛应用,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法律保障体系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共同课题。为了消除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障碍,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已相继制定了各自的电子商务、电子签名方面的法律。从我国情况看,近些年来,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得到了普遍推广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商务和政务活动的有效展开,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
与此同时,许多传统商务、政务方面的法律与信息化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来。 信息产业部 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季金奎表示,这些不相适应,已经严重地制约了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亟须从法律层面上加以解决。
护航信息化建设
随着《电子签名法》的出台,目前广泛困扰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中的一系列问题将有望迎刃而解。据介绍,《电子签名法》重点解决了5个方面的问题:1.确立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2.规范了电子签名行为;3.明确了认证机构的法律地位及认证程序;4.规定了电子签名的安全保障措施;5.明确了电子认证服务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上述规定既明确了电子签名具有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同等的效力,也明确了有效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应当具备的条件,为签名人身份识别、签署认可、电子文件证据使用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依据;上述规定还设立了电子认证服务市场准入制度,明确了电子认证服务行政许可实施机关,解决了以往电子认证服务无法律依据、无标准规范、无主管部门的“三无”问题;同时,上述规定还明确了有关各方在电子签名活动中的权利、义务,为责任纠纷的评判确立了法定标准。
所以,《电子签名法》为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活动中的电子签名确立了行为规范和准则。
据悉,目前各种电子商务网站已经达到4000个,网民已经突破1亿人,电子商务年交易额已达数千亿元。 信息产业部 副部长蒋耀平指出,由于电子认证服务业是一个新的市场领域,我们对其了解和认识尚有限,对其管理更是缺乏经验,随着电子签名的广泛应用和电子认证服务业的发展,将来还会陆续制定一系列相关的配套管理办法和标准规范,逐步形成完整的电子认证服务业法规体系。
认证市场重新洗牌
在互联网泡沫经济崩溃之后,CA认证市场已经淘汰了大批实力不足的参与者,能够坚持下来的相对有实力的认证机构,一直守望着这个似乎处于边缘的行业。
目前国内CA公司有3类,第一类是行业主管部门建立的CA中心,像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国内12家商业银行共同组建的中国金融CA认证中心(CFCA),以及电信CA、海关CA等;第二类是地方政府部门建立的CA中心,像北京CA、上海CA等;第三类是民间资本建立的商业CA,他们大多和国际CA巨头合作,比如天威诚信。而真正有客户,具有一定规模的CA机构也就六七家,现在所有的CA机构尚没有一家盈利的。
《电子签名法》对认证服务机构的条件作了专章规定,3000万元的注册资金以及一系列运营要求,大幅提高了入市门槛。按照《电子签名法》的要求,现在市场上绝大多数CA公司肯定都无法通过审查,而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想弥补软硬件上的不足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届时CA行业将面临一次大洗牌。但是,在清理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建立的这些中小CA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地方保护的阻力。而且,地方的CA审批权限是统一到信产部还是分散到各省市区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现在尚无定论,如果是后者,能否实现清理还是个问号。
商务网站谨慎对待
目前,用户对电子签名应用的认知度还有待提高,更为细化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各电子商务门户网站都非常谨慎地对待电子签名的应用。阿里巴巴曾表示,从企业对电子商务运用的功能上来看,还只是停留在网上信息浏览的阶段,通过网络的形式来传递电子文件以及电子合同一时还无法让企业适应,这需要一个适应与习惯的过程。
eBay易趣公共关系与事务部经理唐磊表示,易趣将关注《电子签名法》进一步细化的法律法规出台。唐磊认为电子签名及安全认证应用是需要由市场来引导。“如果通过电子签名及认证服务,可以给商家带来益处,自然而然其应用就会进一步推广,易趣不会强制用户去应用,保障用户的最大利益才是交易平台首要考虑的问题。”目前,CA认证服务一般以年为时间单位,支付固定费用,这就限制了一些小型用户在电子签名及认证服务方面的应用。唐磊表示:“CA认证的门槛和流程对用户应用有很大的影响。只有等市场更加成熟,相关法规更加健全,才能使电子签名在C2C领域广泛应用。”
相比之下,一拍网对《电子签名法》的实施表现的比较积极。该网站的公关顾问齐欣认为,目前C2C与B2C之间的界线正变得模糊,作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有责任引导相对成熟的卖家应用电子签名,在保障交易安全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电子商务向法制化发展。“一拍网会有进一步的动作以促进电子签名的应用。”
其实电子签名法律法规的出台,最终目的是保障用户的利益,发挥电子签名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如果应用不到位,法律法规就变成了一纸空文。《电子签名法》不是“万用灵丹”,电子签名的实际应用才是关键。法律实施之初,一定会遇到很多实际应用方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细化、完善法律法规,是有关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