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北京闭幕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2004年度会议上,多位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呼吁,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农村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环境和大气质量的威胁之一,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亟待由“点”向“面”推广。
“从地下到空中”的污染
“中国使用农业化肥的强度是独一无二的,”在这次会议的主旨发言中,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教授斯谬尔说,“中国有着不到世界1/10的耕地,但是近来氮肥的使用量却占全世界的近30%。”
已经研究中国环境问题30多年的斯谬尔认为,由于氮肥施用过量、利用率过低,中国每年有超过1500万吨的废氮流失到了农田之外,并引发了环保问题:污染地下水;使湖泊、池塘、河流和浅海水域生态系统营养化,导致水藻生长过盛、水体缺氧、水生生物死亡;大量氮肥以一氧化二氮气体形式逸失到空气里,而一氧化二氮是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的温室气体之一。过量的氮肥形成了“从地下到空中”的立体污染。
实际上,中国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使用国,也是最大的农药使用国。农药同样存在过度施用问题,据统计,目前中国农药的过量施用在水稻生产中达40%,在棉花生产中超过了50%。
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导致的污染,因其污染源广泛分散、没有明确位置,而被称为农业面源污染。在一些发达国家,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专家们认为,目前中国正在向这一状况快速发展。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说,当前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很大,粗略估算,目前水体污染物中来自工业、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大约各占1/3。中国采取措施逐渐限制了工业污染源的排放,正在建设污水处理厂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而对农业面源污染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
面源污染为何愈演愈烈
作为中国政府的高级国际咨询机构,国合会一年前专门成立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课题组,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调查。课题组分析认为,农业面源污染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
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压力较大。在过去的50多年中,中国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增加。
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2002年中国蔬菜和瓜类播种面积达1970余万公顷,总产量超过6亿吨。蔬菜生产的过量水肥投入现象非常普遍。氮肥施用过量导致蔬菜病虫害加重,间接引起农药使用量和残留量的增加。
农户缺乏当地农技推广系统的技术指导。课题组调查发现,在最近的20年间,只有不到15%的家庭接受过施肥培训,有的地方多达40%的家庭不知道自己所在的村庄里有任何推广活动。
治污要由“点”到“面”
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国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目前还停留在“点”上——有一些地方进行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尝试,开展了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但推广还很慢。
如何推动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由“点”到“面”?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课题组外方组长、伦敦大学学院访问教授戴维·诺斯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缺少政策框架和配套制度,同时缺乏相应的机构向农民宣传面源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以及鼓励和推动农民采用有效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中外专家在政策、立法、技术体系等层面纷纷建言献策。“如何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我们相关的科研开展得还很不够。”曲格平认为,“投入多少合适?用多了危害多大?应该拿出一些数据来,帮助农民算清这个账。”他还建议尽快制定关于有毒化学品的法律。
欧洲委员会环境总司司长凯瑟琳·戴特别强调,高质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至关重要,要“采取紧急行动”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将农业技术推广与经销化肥和农药等商业活动分离;引进对政府和私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资格认证,提高他们的技能;通过农民专业技术组织促进农业生产技术;增强所有农技推广人员的环境意识。
专家们还建议,在各级政府的农业发展规划中引入农业环境评价体系和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加强面源污染的危害和原因的宣传,增强全民生态环境意识与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