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军
印度海军
印度海军
印度海军
千龙特稿:2004年6月,在经过多方酝酿和广泛征求意见之后,印度海军率先向外界公布了新时期的战略性纲要文件—《海军新作战学说》。该学说广泛借鉴和参考了当今世界先进的海洋军事思想和海战理论,对印度海军今后的战略思想、发展蓝图、军备建设以及历史使命等内容进行了全面阐述和勾勒,尤其是对印度海军的战略核力量以及远洋能力建设作出了深入和细致地规划。
《海军新作战学说》共长达148页,其核心思想在于:印度海军应从当前的“近海防御”和“区域威慑”思想转向“远洋进攻”战略,通过重点发展战略核潜艇和航空母舰来建立可靠的海基核威慑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力量均衡、结构合理,具备相当威慑力的现代“蓝水”海军,在控制整个印度洋的基础上,贯彻“西出、东进、南下”的战略思想,逐步将印度的战略利益延伸至西起波斯湾、东至南中国海、南抵非洲的广大海域。
新学说出台的背景
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中心,本土呈圆锥形楔入印度洋,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国家。其东、南、西三面环海,海岸线总长约6100余公里,并在印度洋上拥有1175个大小岛屿,其中最远的岛屿距印度本土约1500海里。这种得天独厚的海洋环境注定了印度的战略利益与海洋休戚相关。印度外交家潘尼迦早在建国初期就在《印度和印度洋》一书中写道:“印度的安危系于印度洋,民族的利益系于印度洋,来日的伟大也系于海洋。” 印度海军前参谋长A.恰特吉上将也预言:“海军是国家力量的象征。印度要想成为世界一流大国,就必须拥有一支世界一流的海军。”上世纪80年代末冷战结束以来,面对复杂动荡的国际和地区局势,印度海军认为,来自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内的威胁比以往更加严峻。首先,北印度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三大战略运输水道之一,印度和亚洲国家所需80%左右的能源均从该海道通过,而近年来,印度洋上的恐怖主义、海盗和武器走私活动极为猖獗,上述非传统安全因素对海道构成的威胁日益严重;其次,印度有着广阔的沿海岛屿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而近年来区域外大国频频向印度洋渗透,觊觎海洋权益,印度的海上资产面临着被剥夺的威胁;最后,印度海军认为,一旦将来与周边或区域外国家爆发武装冲突,战场将不会只局限于陆地,很可能扩大至海洋上,印度面临海上安全威胁的可能性也大为增加。因此,保障海上安全和海洋权益成为事关印度生死的头等大事。进入21世纪以后,印度海军开始重新评估和修订其“近海防御”和“区域威慑”战略,相继提出了“控制战略水道”和“远洋进攻”等新思想,旨在走出印度洋,将活动触角延伸至波斯湾和西太平洋地区,实现从“区域控制”向“远洋进攻”的战略转移。
新学说的两大核心特征
1、加强海基核力量建设
核潜艇因其隐蔽性好、机动性强、生存率高一直被世界各国视为战略核威慑力量的支柱。在印度1999年颁布的《最低核威慑政策》中,明确规定拥有战略反击能力的核潜艇是印度陆、海、空三位一体核武库中最锐利的支柱。《海军新作战学说》强调指出,未来几年内,印度海军将尽快完成以战略核潜艇为基础的海基核力量建设。一方面,印度海军将自行建造5艘战略核潜艇。因保密原因,上述核潜艇暂被命名为“先进技术艇”,其中首艘核潜艇计划于2006年下水,2007年正式列编服役;另一方面,印度海军将继续从俄罗斯租购3艘“鲨鱼”级核潜艇,其中每艘潜艇的价格约为7亿美元。到2010年左右,上述核潜艇将陆续列编,在装备了印度自行研制的“萨加里卡”潜射导弹和印俄共同开发的“布拉莫斯”反舰巡航导弹后,能够从上千公里之外对敌目标实施远距攻击。届时,印度也将成为世界上第6个拥有陆、海、空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国家。
2、加强远洋进攻力量建设
《海军新作战学说》指出,印度海军的远景目标是:全面控制印度洋、东进太平洋、西出大西洋、南下非洲。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印度海军就拟订了一项为期25年、耗资620亿美元的海军跨世纪现代化计划。其建设方针是:以大型化、导弹化和远洋化为发展目标,形成以航空母舰为核心,以导弹巡洋舰、驱逐舰以及核潜艇为主力的东、南、西3支舰队,致力于建设包括水面作战舰艇、潜艇和海军航空兵三位一体、均衡发展的海军。根据采购计划,未来10年内,印度海军将重点引进2艘航空母舰,自行建造6艘护卫舰和24艘潜艇。此外,还将从国外购买3艘隐形护卫舰、4艘驱逐舰、4艘快速攻击艇、6艘“鮋鱼”潜艇、6架海上侦察机和数十架舰载直升机。到2015年,印度海军将努力构建以现役“维拉特”号、外购“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以及自造航母“防空舰”为核心、外加200余艘其它各型战舰的具有远程“力量投送”能力的3支航母战斗群。届时,印度海军将拥有先进的海上作战平台和广阔的跨海域作战空间,可以在印度洋、阿拉伯海以及南中国海等海域向作战对象国实施远海作战,从而实现其梦寐以求的全球军事大国梦想。(作者 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