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部 电信研究院信息管理中心专家刘颖日前指出,电子政务建设是“社会工程”、“民生工程”,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群众性、整体性。必须统一规划、综合考虑、总体部署、典型引路,否则自行其事、孤立实施、各自为战,必然良莠纷呈、优劣共存、网络不通、信息资源难于共享。
9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伴随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加大,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全面规划、整体发展的新阶段。近几年来,随着国内信息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国家对电子政务工作重视程度的日渐加深,电子政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2002年17号文件的指引下,我国各级政府正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发展重点有序展开,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各种局部性应用、阶段性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国内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不同部门的局域网已经基本搭建完成,甚至有些地区已经形成了城域网的基本雏形。从具体应用效果看,政府内部通过网络化沟通和信息共享,办公效率大有提高。
刘颖表示,电信业“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我国的电子政务经历了高潮迭起的建设阶段,现在应该冷静分析现状,对未来的走向进行理性规划,从宏观上对电子政务的有序发展进行整体把握。制定“十一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让全社会更好地了解和支持电子政务的发展;二是为各级政府有序地发展电子政务指明目标与方向,尽量减少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无序和盲目现象,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三是为加强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和合作提供依据,以促进电子政务发展整体推进,有序进行;四是为社会各界,特别是IT厂商参与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实施与应用指南。
刘颖认为,我国应该借鉴电子政务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的经验,同时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出一套能够满足各级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界的现实和潜在需求,能够前瞻性地把握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的规划体系,从而促进电子政务有序发展,保证电子政务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