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官员的一场政治秀还是民间的一种潜在要求?是政治自上而下的一厢情愿还是经济自下而上的内在冲动?一年来,泛珠经济区域合作进展如何?
近日,随着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在成都举行,“泛珠”,这个在2003年被创造出来的经济区域合作新概念,又一次成为人们视野中的热点:来自港澳和中国南方九省区近百名记者从成都连篇累牍地向海内外发出报道。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合作正在成为我国宏观经济中的一个热点,“泛珠”无疑是各种区域合作中最具“亮点”的一个:它拥有相当于日本5倍的国土面积、相当于俄罗斯3倍的人口、超过印度的GDP总值。但在它内部,又具有相当大的差异:既有东、中、西部三个不同区域的经济特征,又有“一国两制”的社会特点;既有“世界工厂”制造业基地,又有辽阔贫穷的内陆农村。
有人说,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就是中国经济两极的碰撞。但是,一个个疑问也随着这次碰撞而产生:它是官员的一场政治秀还是民间的一种潜在要求?是政治自上而下的一厢情愿还是经济自下而上的内在冲动?一年来,它碰出了什么?这次碰撞又预示着什么?
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经贸洽谈会的第二天,达州市全力打造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行动出师大捷,签下140亿元大单。(网上资料图片)
合作背后,各求何利?
2003年,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提出了“泛珠三角区域”的概念,包括了广东、广西、海南、湖南、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等中国南方9省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根据这一构想,作为中国三大经济区域之一,泛珠三角几乎整合了南中国所有经济资源。权威统计资料显示,“泛珠三角”国土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占整个中国的1/5多,相当于日本的5倍;人口近5亿人,占整个中国的1/3多,超过欧盟地区,相当于俄罗斯的3倍;GDP总值6000多亿美元,超过印度,接近加拿大,其经济实力是中国其他经济区域难以比拟的。
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显然不是为了简单叠加南中国9省区与港澳的经济数据。一年来召开的两次论坛、经贸洽谈会和签署了近20个涉及税收、海关、农业等领域的专项合作协议的背后,也不似一场简单的政治秀。有专家指出,没有利益的诉求,一切经济合作都是苍白的。泛珠合作的背后,各方究竟有什么样的利益诉求呢?
香港是世界最大的金融和物流中心之一,广东省是目前中国经济最发达、外贸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总量多年居全国第一。目前珠三角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制造业基地,形成了以家电、电器、信息产业为主等庞大企业集群。但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电荒、煤荒、运力荒以及突如其来的民工荒,已严重影响到珠三角制造业发展。
广东省经贸代表团副团长、省政府副秘书长林英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广东省近几年的发展正面临着资源和市场饱和的危机。他分析说,云贵是广东的电仓,四川、江西、贵州是广东的主要劳动力输出地,广西、云南是与东盟国家经贸联系的桥头堡,福建作为“海峡西岸”与台湾隔海相望,湖南蕴藏着丰富的有色金属,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香港是世界金融与物流中心,澳门则与葡语国家有着紧密的经贸关系,提出构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对广东进一步发展来说是有利的。
而对于泛珠区域其他10方来说,这种合作也是迫切的。港澳粤市场饱和、资金溢出,中西部广大的腹地正是它们巨大的市场,拥有丰富资源的中西部省区最缺乏的又恰恰是资金和技术。
香港特首曾荫权介绍说,到目前为止,香港在内地总投资约2500亿美元,其中约6成投在泛珠各省区,共开办了13万家企业。
江西省省长黄智权介绍说,2004年,江西省共引进港澳地区资金11.8亿美元,其他8省区资金144.36亿元,大大增强了江西经济的发展后劲。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迎秋评价说,泛珠三角概念不仅打破了自然地理界限,而且超出了经济地理界限;既不同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也不同于以江、海、路、边境为依托的经济带;它对各方来说都不是一种勉强的凑合,而是自身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曾荫权在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经贸洽谈会上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陈燮摄)
“南中国”一统“诸侯”?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虽已走过了“请民兵把守不允许本省的煤拉往外省,或禁止外地的辣椒番茄运进本地”的赤裸裸“市场割据”阶段,但恶性竞争、重复建设、注重局部利益的“诸侯经济”依然存在,并“一如既往”地通过设置潜在的“省际壁垒”来分割市场。
就泛珠三角区域来说,港澳由于社会制度不同而特殊外,其他9个内地省区多年来虽有密切的经济交往,但“诸侯”分割市场的严重程度并不逊于国内其他区域,正在制约区域内各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香港特首曾荫权认为,目前,泛珠区域内的优势资源有效结合,仍然受制于区域市场开放和经济要素自由流动程度,不仅港澳和内地省区分属不同关税区,内地省区之间也存在市场分割、贸易保护和投资障碍。
去年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上,中国南方9省区与港澳特别区行政长官就签订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达成了“打破地区封锁,促进市场开放”的共识。合作一年多来,南中国9省区政府在该框架协议基础上分别在农业、物价、税收、人才、劳务、海关等十多个领域形成“清障”共识。
据有关部门介绍,自去年泛珠合作以来,粤商在海南省的投资涉及金额高达近15亿元,相当于2000年至2003年三年间粤商在海南投资总额的4倍还多。
此外,2010年底,泛珠地区还将建成远程可视系统,实现企业和求职者双方异地同步可视,并研究制定区域流动就业章程,进一步消除流动就业壁垒。
在商品流通领域,泛珠三角区域各方也在积极清除体制上妨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障碍。今年7月14日,四川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首次采取“多点报关、机场验放”模式通关,在广州、成都两地海关的积极配合下,23分钟内,相关的报关单数据、随附单证及有关的操作信息顺利通过新开发完善的海关电子关封系统在两关间顺利传输,成都海关、广州海关分别高效快捷地完成了各自的预定工作,完成通关手续,而以往通关一般需时1至1.5个工作日。
据悉,该通关模式将在在年内推广到泛珠三角区域其他7个省会城市及厦门市的企业,泛珠区域出口货物在所在地海关报关,直接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验放出口的快速通关模式很快就会实现。
本届泛珠合作论坛上,泛珠区域各方在“首届泛珠三角区域行政首长联席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务实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近期工作重点》,提出“清除贸易障碍,促进物畅其流”的目标,争取用三年的时间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评价说,一个国家内部的区域经济合作必须是充分开放的、非排他的,其目的是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在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经贸洽谈会上致欢迎词(新华社记者陈燮摄)
经济区域何时重于行政区划?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始终在行政区划的框架内进行。作为整个中国“行政经济区”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泛珠三角区域的中国内地9省区以各自的行政区划为限,相互展开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没有形成优势互补、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的局面,尽管在这种地方分散主义的体制格局中也取得了骄人的经济增长业绩,但也为这种分散主义的竞争格局付出了重大的发展成本:不仅阻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而且造成大量低水平不合理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各省区要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崛起,都开始遭遇各种各样的发展瓶颈。
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区域经济学专家丁任重教授说,区域合作、协调发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正是各省或地方所无法独立解决的各种发展瓶颈问题。
7月25日,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副常务省长蒋巨峰在向媒体通报“泛珠三角区域行政首长联席会议”情况时透露,泛珠三角区域还将设立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秘书处,负责执行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的决定和交办事项。
对此,有媒体评价说,泛珠三角各方共同成立区域合作常设办事机构,进一步健全了合作机制,使区域合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至此,南中国9省区以更加务实的姿态突破“行政经济区”的观念,强化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同样也在中国各个经济区域中实践着。长江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消溶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的市场壁垒;整合京津冀、山东半岛和东北地区经济资源的“环渤海经济区域”也在加速融合。
丁任重教授认为,中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只有抛却画地为牢的行政经济区观念,确立经济区域理念,以经济区域为整体加大区域间合作才能寻找到走出困境的路径。
今年的两会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区域协调发展”,而国家发改委在其向人大提交的计划报告中也透露,为了解决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国家将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制度,带动中西部与东部共同发展,而不是过去计划经济中所实行的“拆东墙补西墙”。
在本届泛珠三角论坛上,国家高层人士也透露,该区域合作的内容有望写入国家“十一五”计划,从国家层面来编制“泛珠地区的区域合作”。
丁任重评价说:“从中央政府层面提出区域规划整体战略具有重大标志意义,这可以看作中国经济开始从过去“诸侯经济”走向区域经济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