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世界各海军强国的发展历程,无一不是把大型水面舰艇作为主要力量。它们小到护卫舰,大到航空母舰,吨位从数千吨到数万吨不等。而吨位不足四五百吨的快艇由于续航能力的限制,一直以来只被用作近岸防御作战。
近年来,我国的海军建设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向着蓝水海军的目标稳步前进。然而由于我国的工业实力和世界强国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导致我国海军的作战能力,尤其是大型水面舰艇的作战能力较低。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的海军发展,并成为我国完成统一大业的绊脚石。因为担心在A国的军事干预,我国没有十足的把握在中远距离海域同时威慑其数个航母战斗群。因此,和前苏联海军一样,具备“打航母”的实力就是我国海军强大的标志,我国是通过自主创新来完成这一任务,还是照搬苏联海军的经验,将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抉择。
在这里我提出导弹快艇攻击母舰的作战新思维,以破解这一难题,这也许将是未来信息化海战的革命性创举。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未来的信息化海战中,双方的大型水面舰艇编队的具体位置及编组情况不可避免地会被敌方的远程预警雷达和侦查卫星实时监控,就整个舰队而言根本谈不上荫蔽性。战争的胜负,在一方电子战不占明显略势的情况下,完全取决于谁能率先发动第一轮有效的饱和导弹攻击(或者舰载机攻击),并有效的保存自己,当然导弹的性能是很关键的。尤其是对我国而言,必须随时做好打击敌方在技术上占有优势的舰队,特别是航空母舰战斗群的准备。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国海军的作战目的必须从长期以来的防御作战转变到进攻作战上来。即使是战略上的国土防御,在战术上也要采取一切先发至人的手段。就是说要成为蓝水,就必须拥有在远离大陆的大洋之中与敌之航空母舰进行决战的能力。诚然,
我国在近海海域与敌航母作战的能力已经大大加强,海军航空兵装备了航程较远的战机,先进的常规潜艇数量大大增加。但试想一下,敌国数个航母战斗群在台湾以东500公里洋面上将对我发动台海战役构成极大的威胁。此时我海航战机的作战距离被大大拉长,作战效能锐减,而且在敌方反潜实力雄厚的情况,我潜艇在有效射程内必须一次齐射至少20枚以上的反舰导弹,才能完成一次饱和攻击以重创敌之一个航母战斗群,难度可想而知。更何况,若我驱护舰队突防入敌舰载机有效打击半径内将会受到致命的攻击。因此,
即使拥有了射程达到350公里,乃至500公里的超音速反舰导弹,我国并无能力同时对抗敌数个航母战斗群。
远洋作战时,我国舰队在攻击核潜艇数量有限,且目前毫无空战能力的情况下,如何对敌数个航母战斗群同时发起饱和导弹攻击呢?
首要的问题是如何突防敌之舰载机防御圈,如上所述由于潜艇数量以及潜射导弹的发射频率的限制,完全倚赖潜艇战是不现实的,也是不保险的。当然,潜艇的作用不容忽视,但绝不能寄希望于如此单一的作战手段,更何况海军根本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采购开支以维持一支数量巨大的潜艇部队。
我在这里提出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技术上完全在我国的能力之内,而且只须要不长的时间便可使我国具备相当的远洋作战实力,并具备与数个航母战斗群同时作战的能力。这就是将现有的隐身导弹快艇和大型船坞攻击舰相结合的产物――“弹导快艇攻击母舰”。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型水面战舰的优点是航程远、自给能力强、作战能力强,但它的致命缺点是目标太大,航速太慢,既使经过隐身设计,很难逃过敌方飞机的追踪和攻击;
而弹导快艇虽然航程短、适航能力差、载弹量少,所以一直以来只被用作近岸防御,但他的优点却十分突出,体积小、速度快、数量众多。由于数量众多,10艘400>吨的快艇载弹总量甚至比一艘4000吨的驱逐舰还多,而且,当大批经过隐身处理后的导弹快艇(类似于最近曝光的2208导弹艇)以分散队形向敌航母编队高速突防时,敌方的追踪效率显然会大打折扣,更何况要在远距离上将其大部击沉,同时快艇的高速突防将大大缩减敌之预警时间。
我们只须要借鉴搭载气垫船的两栖攻击舰,将导弹快艇搭载在“弹导快艇攻击母舰”上,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投送到任何战场上。
由于快艇只须要在进攻时被放下,并完成一、二百公里的冲刺,因此我认为至少必须做如下改进:
1:撤除艇上供艇员生活的多余设施,大多数时间里艇员在母舰上生活,以减小体积。
2:提高快艇速度,时速起码达到100公里以上。
3:增强隐身性能,比如将排气管置于水下,减小红外辐射。
4:拆除雷达装置,基本上只被动接收指挥舰发出的指令,从而尽可能地隐蔽自己。
5:尽可能装备射程更远的超音速反舰导弹。
6:母舰设计合理,可以在前行进中收放快艇,且快艇的维护和补给均在母舰内完成。
当然,战争的关键还在于舰队的信息处理和指挥能力。快艇在突防过程中,母舰及舰队主力,尤其是担当防空指挥任务的战舰(如170,171舰)应在敌舰载机防御圈(假设为500公里)的外缘实施机动以尽量削弱敌战机的作战效能,减少自己的损失,同时尽可能将突防中的快艇置于自己的远程防空火力保护之下(假设半径150公里)。这样快艇在1.5个小时之内,全程保持无线电静默,即可隐蔽达发射位置,并在指挥舰的统一协调下,和先期潜伏的潜艇部队同时发动首轮饱和导弹攻击。
假设我导弹射程为350公里,每支舰队>有6艘快艇母舰,每艘母舰搭载4艘快艇,每艘快艇带弹两发。那么只要有一半快艇突防成功,即可向航母编队倾泻20余枚导弹,基本可以使之瘫痪,此时主力舰队加入战斗,毕可全歼之。
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快艇充当了一个隐蔽突防的火力平台的作用,而导弹的引导,指挥突防,以及舰队防空都必须由主力水面舰只和卫星系统来完成。
因此我认为,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海战,双方都具有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将大型舰艇和小型舰艇以及潜艇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必然的趋势。如果是在近海作战,或者是若干年后我国拥有航空母舰时,在航空兵的合同打击下,我国将更加有把握摧毁多艘航母。我国应该走建设以“导弹快艇攻击母舰”为攻击核心的蓝水海军的发展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