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J8II战机还能存在?

王朝家有宠物·作者佚名  2007-01-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作为最后一种2代机,歼8-II型已经在我军中服役近20年,不但没有随着新型飞机的逐步入役而退出,反而仍在大量装备,他的改型更是层出不穷。笔者认为其原因很简单——数量!

96年我军引进苏-27,合同数量200架,至今已近10年,我们总共生产了约100架。再加上近期引进的苏-30约70-80架,我军3代机不足200架。而我们自行设计的歼-10的大规模服役更是遥遥无期!最主要的原因是发动机!最近我们引进了250台AL-31型发动机,好像是06年底前到货,我们自行设计的涡扇-10则只是刚刚通过鉴定,离批量生产还有一段距离。

到2010年,我空军及海军航空兵拥有的苏-27系列飞机数量不会超过500架(包括已经服役的200架),而歼-10由于较高的价格(单价2亿元人民币)及发动机供货不足等原因其总数量也不会超过500架(年产100架,可能性很小,60架倒是极有可能)。

也就是说,我军先进的3代、3.5代总数量在800-1000架之间。即使是产量上去了,后勤配套,飞行员训练都是大问题,我们连合适的教练机都没有!这也是我们近10余年的欠账所致!20年的“房屋贷款”是不可能在5年内还清的(除非你中彩票)!!

诚然,800架3代机已经不少了,但,我国国土面积大,没有一个方向是可以不设防的!(这一点美俄都是不具备的战略劣势!)我海空军所需战机总数不能少于2000架(不含运输机、直升机及战略轰炸机),而在2500架左右比较合适!

其构成为:

战术轰炸机(轰-6反舰导弹/巡航导弹载机、)、加油机、预警机、电子干扰机、反潜机约100架;

苏-27系列500;歼-10约300架,歼轰-7约500架,这里即使是按2000架的保守需要量仍有600架的缺口。补充这一缺口的最佳选择毋庸置疑是歼8-II的最终改型!

有人会认为成飞的FC-1不错,不能补充这一缺口吗?成飞的FC-1本身就是外贸机,虽然性能不错,但与歼-10相比较仍有较大差距,即使与歼8-II最新改型相比也无多大优势。另外,换装FC-1更会带来地勤保障的不便,这一点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与其用FC-1来补充,还不如直接上歼-10。

而歼8-II的最终改型作为未来5-10年内的过渡机还是不错的!

更新雷达及电子设备,配备性能较好的中距空空导弹后,与F-16,特别是超视距空战上还是可以一拼得。同时,在换装昆仑2,加装受油管后可以弥补腿短的不足。还可以执行反舰/对地攻击等低强度、大密度的作战任务!同时,在我军装备使用连续性上也是无缝对接!

这一点在我军即将装备的高教机上就可看出点意思来!

我们装备了初教6,教练8,初中级教练机都只是一种,而高教机确是2种----教练9和L-15。除了装备时间上的问题外,使用方向是不一样的:L-15针对苏-27、歼-10,教练9针对歼8-II。

至于,新近曝光的歼-7P那则是过渡的过渡了,我们不是还有500架的缺口吗!而强-5型飞机的任务则可由陆航的武直-10(200公里内),歼-7P/歼8-II(200-600公里),歼-10(600-1000公里),苏-27系列/歼轰-7(1000-1500公里),轰-6反舰导弹/巡航导弹载机(1500公里以上)共同去完成! 转自超大shipbuilder8064

我军歼八D型战斗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