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战?仅从字义上看就可知是针对人心的战争。如果要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就像心理学众多的分支学科一样,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各个国家对于心理战的界定,由于有着不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背景或由于看待事物的立场、方法和视角不同而众说纷纭。这些定义虽有异同,但并不影响我们对心理战的理解。综合这些纷繁的定义,我们就能梗概地了解心理战的原理、对象和目的,那就是运用心理学原理,采用各种手段,对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施加影响,瓦解敌人,保护自己,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和利益。
心理战的名称虽然始见于20世纪30年代,但它却和人类战争史一样久远,它是与战争相伴而生的。在战争中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心理战始终伴随着战争的全过程,不过那时战争主要是武力的角逐,心理战只是作为战争的一种辅助手段。随着历史的演化和战争的发展,以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后盾,以高科技手段为媒介的心理战,在现代战争中占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它逐步摆脱了武力战的束缚,成为一种独立的战争样式,并以其惊人的威力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发挥着重大的影响。所以,继陆战、海战和空战,可称为“第四种战争”。因近年来“信息战”的出现,也有人将心理战称为“第五种战争”。不管人们把心理战称为第几种战争,对心理战成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和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则已达成共识。在战争的舞台上心理战不断上演着“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的上乘佳作。
心理战包括心理攻击战和心理防御战。心理进攻战以攻击敌方的心理为主要作战目标,通过使其改变态度、产生错觉、摧毁意志、动摇信心达到瓦解民心士气,削弱战斗力的目的。而心理防御战则是巩固己方的心理防线,预防和化解消极心理现象,坚定胜利信念,保持高昂的战斗士气。因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是掌握战争走势和武器装备的人。
心理战作为一种独立的战争样式,它作用于战争的全过程,即战前、战时、战后;多维度,即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宗教等;多层次,即敌方、盟友、民心、帅志、士气等;采用多手段,如宣传、恐吓、胁迫、欺骗、诱惑、袭扰、诡诈、分化、收买等;运用多形式,如传单、广播、报纸、书籍、电视、互联网等。其实心理战不仅服务于战争,它还被广泛用于和平时期,服务于本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的需要,为在国际竞争中壮大自己、巩固同盟、孤立对手,赢得支持和掌握主动,使形势朝着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苏联解体、东欧巨变这些事件中都突显出了心理战的作用和威力。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美等国就设立了专门的心理战机构。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心理战的专门组织机构、规模手段和作战理论研究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而使心理战成为欧美军事心理学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的一个课题。战后,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更是不惜斥巨资加强对心理战的研究工作,多次修改、颁布心理作战条令,组编专业化部队,统一了心理作战部队的指挥。
在我军历史上,我党我军曾创造出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克敌制胜的法宝,把心理战的一些战略战术演绎得形神兼备,令人叹为观止。
虽然我们有着心理战的许多宝贵经验和成功战例,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格局的重构,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到来,我们面临的形势和斗争任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机遇,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要求、新标准。一是我们要加强对心理战中心理学原理的研究。我军对心理战在理论上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也与我国心理学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有关。现在我国的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也处在探索研究阶段,这种理论研究的滞后,对于以心理学原则为指导的心理战来说无疑会产生很大影响。二是要重视心理战专业化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军心理战力量的体系建设,一直走以政治机关和政工干部为主体,发挥全军指战员参战的非专业化道路,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也符合当时的条件,符合我军编制体制,这种做法有利于发挥我军政治工作的优势,有利于动员和发挥广大指战员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但是应当看到,政治工作和心理战在方法和目标上是有交叉点的,但两者之间毕竟有着很大的区别。当前心理战的高技术化、专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心理战力量的非专业化形式已不能满足心理战的需要,还会影响和制约心理战的运用和效果。三是应设立心理战的组织领导机构。心理战是以政治、经济、军事势力为基础和依托的,它涉及到多学科、多技术和多方法的综合运用。这就需要有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在平时能够促使多部门、多学科的无条块和无障碍的沟通和协作,在战时能迅速组建起包括多学科各类人才的心理作战专业队伍,形成心理作战能力。
伴随着现代高技术战争,心理战也将进入一个更新的层次,所以我们在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毫无疑问地也要做好心理攻击战和心理防御战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有备而来,才能在未来高技术心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