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进,东进!后五十年中国之战略(5)

王朝家有宠物·作者佚名  2007-01-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4贸易交通线是国家民族之生命线

中国是大陆型国家,重心在大陆;中国有上万里海岸线,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一个海洋国家,中国要防备陆上强敌,也要警惕海上强盗,同法、德、俄大陆型国家相同,国家发展在海、陆方向上,需求和矛盾同存,陆军是国家生存基础,海上力量是利益保障,特别在海洋时代,对外海上贸易(交通)线保护是国家兴旺繁荣的基石,但是大陆型国家陆上受强邻牵制,不可能长期将国力投入于海军,此法、德、俄三国先后败于英、美原因,皆海权而已,海权一失,则海外利益敌国尽占矣!以一国之力何以同全球抗衡?保持贸易交通线的畅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要求,是持久战争的基础,驼峰航线和中缅公路支撑了中国的抗战,中东石油和国外资源维持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作为陆上强国和海洋大国的中国而言,是劣势,也是优势,中国不同于法、德,陆地上战略纵深浅,回旋余地小,中国优于俄国,在海洋拥有相对优越战略空间,冷战证明,完全隔绝中国是不可能,在数百年内,海上战争则确保陆路交通,陆上纷争则维持海路安全,劣势转强势矣!中国应吸取法、德、俄教训,充分利用疆域广阔,毋海陆两面作战,自绝生路,自陷死地而不拨。

中国在今后岁月中,贸易交通线应多元化、多路化、多样化,主要经营建设以下六条对外贸易交通线:其一、中国经琉球至美洲航线,受制于日本、美国,五十年内基本不会改观;其二、经南海、马六甲海峡,至东南亚、中东、印度次大陆、欧洲、非洲海上航线,此航线为中国石油和资源进口线,事关生死,近受制于马六甲,远受制于美国,中间受印度骚扰,安全性堪忧,与东南亚国家关系至关重要,中国经南海至东南亚海路、经越南至东南亚的铁路交通可确保从东南亚获取战略资源;其三、经缅甸外出至印度洋,建设铁路,敷设管路,可避开马六甲,抗战时中缅公路运输了紧缺物资,但受制于美国和印度局面未变;其四,经巴基斯坦出海,因地理关系,运输量不高,可提供重要军事物资运输;其五,至俄罗斯,并通过俄至欧洲陆路交通线,可保证从俄进口石油和物资,保持同欧洲联系,只要中俄国没有走上对抗,则可维持,此为中国五十年内最重要稳定交通,武力不足持,须政治解决;其六、至中亚交通,受中国国力和敌国影响,波动较大,主要进口能源和原材料。以上六条主要交通线,是中国经济发展,持久战争的补血管,今尽操于他人之手,居安思危,不可不察。

美国全球海洋霸主地位在五十年内不会动摇,海上交通线尽在美国掌握,外出太平洋与美军争锋,是自误之举,对美国突袭,是自亡之由,“合则两利,斗则两伤”是中美两国关系真实写照,对美战争非万不得已不可为之,败则衰退,胜则无利,为他人火中取栗而已!对美以反制为主,军事反制关键之处在于持久,持久战争关键在于物资,物资补充关键在于交通,交通畅通关键在于政治,如果同美冲突,则中国须从俄国、东南亚、中亚及其它邻国获取资源和能源,此外,争取从中立国得到物资,以利诱之,以高额利润吸引中立国船舶为中国服务,此时非冷战时代,意识形态挂帅,市场经济中金钱吸引力不可抗拒,中立国物资可先卖至东南亚、缅甸、巴基斯坦等邻国,再转卖至中国。

如果中国同日本发生战争,则中国须控制二条近海航线,其一、渤海至东海至南海航线,确保国内南北海运畅通,保证从东南亚石油通道和获取资源,隔断日本至东南亚贸易线,只要中国空军不被完全消灭,依托沿海,海岛,可控制沿海300至500公里区域;其二、控制黄海,保障至朝鲜半岛海运,支持朝鲜半岛要,抗击日本登陆,屏障渤海湾地区,当然,也可通过铁路公路向朝鲜半岛输送。

(原创文学,转载请与作者和本站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