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突然关注起朝鲜战争期间的空战战绩问题,搜到不少分析文章和图片,看得一头雾水,最后竟看到在朝鲜中国空军仅击落20架F86的结论。
我对军史不很多,难以有自己的结论,只能说说自己的疑问请大家解答。
目前分歧最大的就是米格15和F86的战损交换比,以往美国方面宣称在7:1以上,经现在各路人士的客观考证也达到了1:4左右。
中苏方面米格15的损失数据和美国的统计相差不大,大概在700-900架之间,而美国方面F86的损失则和中苏的统计相差近10倍以上,美国F86的损失在78-103架之间。可以说美国F86到底损失了多少是朝鲜空战考证的重点。
疑问一、到底谁在公布档案方面不诚实?
中美、苏美之间对相同时间、空域的作战记录往往差别很大,而且是美国的战绩大部分有中苏方面材料的佐证,而中苏方面的战绩和美方的记载出入很大。
到底谁在公布档案方面不诚实?中国没有系统的公布,但大量的击落记录作为英雄事迹做了广泛报道;美、俄据说都相互解密了当时的档案。尤其是很多分析文章说美国的档案是“客观”、“全面”。
如果是这样,中苏方面的记载简直就是荒唐的离谱了。
疑问二、中苏方面是否把大量的击落F84、F80记录换成了F86?
按理说平直机翼的F80、F84和后掠翼的F86是很好区分的,但是不排除为了宣传的需要故意把二者混同。
比如中国空军宣称击落了F-86211架、F-80/F-8472架,这和防空作战的习惯很不相符。美军深入北方目的还是为了轰炸,战斗轰炸机威胁最大而且也相对好打,为什么中国空军不全力打击战斗轰炸机呢?这和中国空军的“打弱敌”的方针也不相符。美军战斗轰炸机投入的力量要比F86大很多,战斗轰炸机的损失大于纯空优的F86也不好理解。
如果这个疑问能够澄清,那么即便是米格15和F86的交换比超过10:1也无所谓了,因为米格15和F80、F84、F86的总体交换比接近1:1,也是不小的胜利。
可能就是中苏宣传上的取巧,给了美国顺坡下驴的机会。
疑问三、美国F86投入的编制数对中苏战绩的不利之处
美国F86只投入了第4、第51这2个联队,数量不超过200架。如果中苏方面击落过600架F86,由于空战都发生在朝鲜北方,F86的飞行员和飞机往往一块损失,那么几乎一年就打掉2个美国联队。
在美军方面,一直是以第4战斗机联队和第51战斗机联队来作战,人员肯定有轮调。如果中苏方面坚持自己的说法,那么把当年美军对两个F86联队的飞行员、飞机的补充记录拿出来,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疑问四、被俘F86飞行员能否说明F86的损失数
据考证在被俘224名联军飞行员中,只有F86飞行员26名。显然如果有700架F86被击落,不会就这么少的F86飞行员战俘。
不过由此引发另一个疑问,联军方面损失了3000架飞机,怎么会只有200多名飞行员被俘?
另有统计说美国损失空勤人员1729名,其中死亡1114名,负伤306名,失踪后归队30名,被俘后遣返214名,另有24名在战俘营中死亡。按照这个数字推算,被俘率也在13%左右,那么F86的损失起码在200架以上。
疑问五、中苏到底是怎样确定战果的?
按理说统计坠毁美机残骸数最客观。但在当时的中苏空军都部署在鸭绿江以北,在鸭绿江以南地区大量的坠毁地点估计只有依靠中朝陆军去统计,而陆军能否去逐个统计是个未知数。
从几个参加朝鲜空战的飞行员口述看,判定战果基本上靠照相枪。
这就有一个问题,光线绝对比炮弹跑的快,可能就有照上了却没打中的问题。
米格15的23MM航炮初速接近800米/秒,37MM航炮就有500多米/秒,二者弹道特性很不同。
因此对于照相枪照中的结果判读十分重要。
我认为判定击落有三个要点:
第一、距离要足够近。距离过远炮弹呈抛物线,很可能照中没打中。射击距离超过500米,判定击落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第二、攻击角度要尽可能的小。我机射击线和敌航线的夹角必须很小,照中的结果才有意义。比如当我机射击线和敌机夹角接近90度时,我机必须提取提前量射击,很可能出现打中了照不中、照中了打不中的现象。
第三、敌机在射击范围内必须停留一段时间。米格15的长点射在一秒种多一点,在这期间照相枪大概可以拍10幅以上。如果敌机不能在多幅中出现而是一闪而过,就难以判断击落。
正好收集了几幅照片,可以看看米格15和F86照相枪上的差别。
诸多疑问,实际上只要双方全面解密当时的档案就可以回答。中国空军的档案室里,肯定保存着大量的射击胶卷及各种旁证材料,拿出来重新判读一下就可以有明确的结论。
笔者目前基本上在疑问二中的观点,就是中苏方面为了中苏宣传上的需要,把大量的击落F84、F80记录换成F86,而美国则顺坡下驴,把朝鲜空战描绘成单纯的米格15和F86之间的较量。
附图为参战苏军米格15照相枪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