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月,日军向我冀南根据地发动了十一路围攻,企图消灭我冀南八路军主力。我129师将兵力编为几个集团,开展反扫荡斗争,其中由陈赓指挥386旅集团,转到敌人侧翼,对敌人进行了多次的袭击,给敌人沉重的打击。当时日军气焰十分嚣张,我每一次对其进行袭击后,它必会派出部队,对我军进行追击,以图报复。陈赓掌握这一规律后,决定引诱日军出击,对其进行伏击。他将战场选在威县以南的香城固地区。此地地形多沙,不利敌人机动。他以386旅主力设伏,同时于2月7、8、9日连续袭击威县守敌,2月10日,被激怒的威县日军派出第十师团第四十联队以8辆汽车运载一个加强步兵中队,由大队长指挥,向威县以南出击。当其走到南草场地区,遭到我386旅骑兵连的袭击,大队长被打伤,翻译被击毙。随后骑兵连且战且退,将敌人引入埋伏圈。我军待敌进入伏击区后,从三面向敌进攻,并切断敌人退路,敌人多次突围未成,被我军截为几段,经4个小时的激战,日军被全部歼灭。此战计毙伤敌大队长下200余人,俘8人,缴获山炮1门,92步兵炮2门,迫击炮1门,长短枪数十支,我军伤亡50人。
这一仗给了日军沉重的打击,日本方面的报纸也给了报道,这报道十分精彩,看后令人发笑。据1939年2月16日《满洲日日新闻》报道:“XX部队为了遮断由冀中向南逃窜之残敌,遂于当日派遣讨伐队由威县南下,但驶约八基罗米达,即发现庞大之敌人,不幸我于此时陷入重围,于是岩田中尉首先下车,拔刀率先突击。唯此时敌弹如雨飞至,汽车着火,子弹亦俱焚尽,不得已各兵乃皆白刃血战,终于白刃又白刃,血战又血战,计与百余倍之大敌血战五十余时,待威县友军来援,遂将敌人击溃,我方死岩田中尉以下将校三名,士兵XXX名。”
看了这篇报道,我们稍有头脑,就会发现里面破绽重重。首先,它自述日军被围地点离威县仅8公里,可威县援军却用了50多个小时才赶到,日本人就是用4条腿走路也早该走到了,为什么会用这么长时间。其次,日本皇家太神了。在指挥官阵亡,子弹焚尽的情况下,竟然用白刃与百余倍的八路军血战50多个小时,他们是怎么战斗的?他们没子弹,我们又百倍于他,用棍子也把他们敲死光了,还用打枪吗?再说两三天不吃不喝不休息,他们又怎么将我们击溃。日本兵真是一群神兵啊。这样一分析,他们的命运我们稍有点常识就会明白,只有被歼灭一个结果,不会有其他结果。
最近,有少数人拿着日本人对八路军作战的战报大做文章,看了这篇报道,日本人的战报的真实性大家就该有所了解了吧。对于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嘴脸也会看得更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