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明确指出:可以有这种设想。但是,这样做取得主动性不够。会被看作以武力改变边境现状,实现领土要求;我们主动停火后撤,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赞扬,使尼赫鲁陷于被动,打乱了他的部署,打击了帝国主义的阴谋。主动停火后撤,是不是示弱?不是,我们更加主动和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强大的表现,不是示弱的表现。
与周恩来所言对应的是,印度政府本来已经全民动员,准备在美国支持下与中国大打。如果这样,尼赫鲁就成了印度的民族英雄,中印边境问题就会变得复杂化、尖锐化和长期化,对中国的国家利益的不利影响将会远大于有利影响。有助于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新月形包围圈的形成和合拢,削弱中国在第三世界和一些西欧国家已经建立的良好影响,影响中国国内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建设。事实的发展证实了周恩来总理的预见:中国单方面撤军后,印方立即陷入被动,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打,打不过,不打,没法向国内爆起的民族主义浪潮交代。很快,尼赫鲁政府就受到了政敌的攻讦,在印度从来享有很高威望的尼赫鲁本人也直接受到诘难,印度国内的内部矛盾加剧。印度政府也在事实上默认了中国的实际控制线。这个实际控制线,也是战前的实际控制线。撤军时已经明确,凡在战前由中国控制的地区,必须继续控制。有人别有用心歪曲事实,认为中国撤军是撤出了战前已控制的地区,十分混帐。另外,长期在中印边境地区屯军,会使中国的经济和国防负担加重,于全局利益并不利。以色列后来在西奈撤军,也基本上是基于同样的考虑。印军后来在67年还与我军有过两次较大冲突,均以失败而告终。
说中国政府对这个地区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任何根据。但任何聪明务实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都不会只把目光孜孜于土地之上(尼赫鲁不正是犯的这个错误么?),而是投向更为广阔的领域。老兵痞个人认为,这个地区现在搁置比现在解决好,现在如果谈,很可能是在现状的基础上解决。而将来如何解决,有待于中印两国正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进行全方位的比赛的结果。而这个,老兵痞个人比较有信心。政治、外交和军事斗争紧密结合,不仅要有理、有利,还要有节。打狠打痛不是无休止地打下去,而是要适可而止。中国被迫进行自卫反击,并不想通过武力改变中印边界现状,更不想占领印度的一寸土地。中国被迫进行还击的目的只有一条,就是要向印方表明,两国边界的争议只能通过和平协商求得公平合理的解决……
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从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愿望出发,将军事和政治、外交斗争紧密结合,先政治,后军事,先礼而后兵,根据政治、外交斗争的需要,决定军事上的打、停、进、撤,政治、外交斗争配合军事斗争;军事上的胜利为政治、外交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军事斗争搞得越好,政治、外交斗争就越出色越活跃。因此,才演出了这场政治军事仗中还有打始有停,有进始有撤,有战缴而有交还,有俘虏而有释放的中外战争史上纵横捭阖、有声有色的活剧。
中国边防部队打、停、进、撤环环相扣,极为灵活自如,完全打乱了印军的部署,迫使印度政府虽不愿停火,又不好反对停火;虽不愿和谈,又不好再打;既不能讲胜利,又不敢言失败;既挨了打,又输了理,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有外国朋友称:“中国在这一斗争中,完美地使用了各种斗争方式,包括军事的、政治的和外交的,其相互配合之密切,斗争策略之灵活,达到了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