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丽莎-赖斯纳
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科隆泰
革命领袖的情人:阿尔曼德
国际在线消息:长期研究十月革命历史的俄罗斯专家奥列格-格尔奇科夫撰文指出,在20世纪最著名的革命中,活跃着一些拥有火一般激情、斗志昂扬的革命女性,无论是在革命斗争、政治外交生活中,还是在性革命方面,她们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十月革命前后,彼得格勒上空闪耀着的最耀眼的女明星是拉丽莎-赖斯纳。少年时代,她沉湎于文学,写过诗歌,研究过莎士比亚的作品。1917年10月17日以后,人们发现她与喀琅施塔德布尔什维克委员会成员拉斯科利尼科夫并肩站在一起,积极参加彼得格勒市各种革命活动。她创建的“拉丽莎委员”文学小组取代了波罗的海水兵协会,她经常穿着水兵汗衫出现在人们面前,成功地发展了革命兄弟友谊。作为一个传奇人物,有许多关于她的传说,至今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在炮轰冬宫那个历史性时刻,她就站在“阿芙洛尔”号巡洋舰上。
革命胜利后,赖斯纳和拉斯科利尼科夫安住在海军部大楼里原海军部长的房间。据说,拉丽莎把房间布置成了“革命客厅”,住房里的装饰品全是军舰旗帜、水兵帽和纳甘式转轮手枪。
显然,拉丽莎对拉斯科利尼科夫的爱情并不只是年轻小姐对革命的狂热崇拜,简单的以身相许。在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期间,她义无反顾地追随丈夫前往东线厮杀,共同指挥伏尔加军事区舰队。1921年,她又没有任何犹豫,与丈夫一起,来到阿富汗,从事外交工作。两年后,她离开了拉斯科利尼科夫,回到彼得格勒,成为较有影响的政治评论家拉德克的情人。
遗憾的是,天妒红颜,拉丽莎这颗十月革命中最耀眼的女明星,没能继续她的辉煌,1926年,年仅30岁的她病死于伤寒。
1917年10月24日至25日这个历史性的夜晚,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科隆泰是在男人们中间度过的。这一夜对她来说,不仅改变了她的个人生活,最重要的是,这标志着她在苏维埃国家中,在国家和党的活动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后来成为首届苏维埃政府中惟一一位女人民委员。
科隆泰出生于多蒙托维奇将军家庭,她的母亲离婚后带着3个孩子改嫁到将军家。不久,她出于爱情嫁给了军官科降泰,一年后,生了儿子米沙。不过,婚姻生活负担对她来说非常沉重,她和丈夫,还有家庭朋友萨特克维奇,3个人一起生活了5年。
或许,对许多年轻女人来说,有了丈夫、孩子、情人,已经够了。但她还觉得有些缺憾,她一直有个模糊的念头:要做一个对人们有益的人。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具有社会民主观点的经济学家马斯洛夫走进了她的生活,成了她的指路明灯。这样,在她的生活中,首次把性与革命联系在了一起。
1917年10月,她开始参加布尔什维克群众集会。她用火一般的激情点燃革命群众,畅谈革命、自由、平等和兄弟情谊。后来有一次到喀琅施塔德发动群众时,她遇到了自己梦想中的男人,波罗的海布尔什维克委员会主席德边科,一个比他小17岁的美男子。
在革命激情影响下,她出版了几本书,散发了无数小册子,宣传她自己对性自由和男女平等的观点,介绍“水杯理论”,用她的话说,男女共青团员们睡个觉就像喝杯水一样。但是,理论归理论,她和德边科却在此问题上产生了矛盾,分分合合,直到1923年她被派出国执行外交任务时为止。她也因此成为苏维埃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惟一一位女大使。
1920年,苏维埃革命领袖的传奇情人伊涅萨-阿尔曼德,患霍乱病死在莫斯科。列宁参加葬礼时痛苦得闭上了眼睛,几乎站立不住,动不动就差点摔倒,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则多次想扭头冲出去,早点离开追悼现场。
长期以来,伊涅萨几乎就是列宁家庭中的一员。她长年陪伴列宁生活在国外,1917年,又与列宁、克鲁普斯卡娅一起,乘坐同一节装甲车厢,回到了俄罗斯。许多著名的布尔什维克人称她为列宁的情人或恋人。
列宁与夫人没有生养孩子。列宁去世后,克鲁普斯卡娅在回忆录中表示,她们最初共同生活的夜晚并非只谈政治,不懂男女。但是,与任何一个生理正常的男人一样,在性方面,列宁并非无能。他们夫妇间的浪漫关系或许是自然消失的,因为她很早就出现了不育症状,失去了年轻女性的本能吸引力,而阿尔曼德则恰恰相反,即使是在生过5个孩子之后,她也从未丧失女性迷人的魅力。他们三人构成了一种奇特的铁三角关系,直到列宁去世,克鲁普斯卡娅一直是他忠诚的战友,阿尔曼德则是他最心爱的情人。(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