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朱德总司令赋诗悼念:“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在此两年以前,也是5月,一代抗日名将张自忠身中七弹英勇殉国,毛泽东亲笔题写挽联:“尽忠报国”。不仅仅是左权、张自忠这样的高级将领,无数在抗战中牺牲的将士,都是“以身殉国”、“尽忠报国”的英烈。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随着抗战英烈事迹的传扬,军人,这一崇高的称谓再一次感动中华,这一英雄的群体再一次矗立人民心中。
军人的称谓令人感动,是因为军人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军人与国家一同产生。国家需要军人来捍卫,军人为国家而存在。国家因为军人的存在,安全就有了保证。军人为了国家的安全,甘愿赴汤蹈火,牺牲一切。俄国著名军事家苏沃洛夫说:“1分钟决定战斗结局,1小时决定战争结局,1天决定帝国的命运。”苏沃洛夫讲的是战争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战争是靠军人来打的,因此,他实际上说的就是军人与国家命运的密切关系。我国古代军事家也说过:兵者,国之大事。汉字繁体的“国”字,就是一个大“口”里边放一个“或”字,大“口”表示国家的领土和疆域,“戈”表示手持武器捍卫国家利益的军人。“国”字繁体的写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军人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正因为军人与国家唇齿相依、存亡与共,因此,既生为这个国家的军人,当国家有难,民族有危时,军人必然首先挺身而出,为国家赴难,为民族赴危。抗战期间,当日寇入侵,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考验的时候,正是无数像左权、张自忠这样的优秀军人,用他们不屈的脊梁支撑起民族的大厦,才使中华民族转危为安。
军人的称谓令人感动,还因为军人的使命崇高伟大。战争决定国家的存亡。军人的使命就是为国而战。正如孙中山所说:“军人之职志,在防御外患,在保卫国家”。军人的使命决定了尽忠报国、献身国家是军人的天职,也是军人的最高荣誉。《荷马史诗》说:“为国捐躯,虽死犹荣”。培根说:“有一种荣誉……堪称罕见的最高荣誉,即为祖国利益不怕危险,不惜捐躯”。爱国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军人的最高准则。历代保国安民的军旅将士,都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豪言壮语,作为立身行事的准则。每当国家有难的关键时刻,这种使命感便激励着军中热血男儿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抗日战争中,无数抗日将士就是肩负着“为国而战”的崇高使命,舍身取义、以身殉国的。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率部队出征时,在誓师大会上发出誓言:为了路西倚门东望的父老乡亲,我们就是战死疆场,也心甘情愿。就是在这次出征中,彭雪枫深入前沿指挥,不幸被流弹击中,壮烈殉国,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军人的称谓令人感动,更因为抗战英烈的精神在当代军人身上得到传承。国家危难,需要军队的支撑。国家振兴,需要军队来保卫。军队的脊梁,就是千千万万杰出的军人。当代军人,身上传承着抗战英烈的基因,血脉中流淌着抗战英烈的血液。他们对国家最忠诚,对人民最热爱,使命感最强烈,为国献身的意志最坚决。他们听党的话,跟党走,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安宁,为了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执干戈以卫社稷”,“虽九死其犹未悔”,戮力奋斗,尽忠报国。最近胡主席号召学习的导弹司令杨业功,就是千千万万杰出军人的代表。这位共和国将军,与抗日战争中战死沙场的左权、彭雪枫、张自忠将军一样,视使命高于天,看责任重如山。他以重病之身,为共和国打造神剑劲旅,真正做到了“以身殉国,壹意而已”。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抗战精神在传承,抗战英烈的血脉在延伸。有这样杰出的军人支撑着共和国大厦,党会更加放心,人民会更加放心,我军一定会不辱使命,为民族振兴的大业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