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2年至1598年间,明朝在朝鲜的战争元气大伤,明王朝内部党争不断、藩王遍地、厂卫特务横行、苛捐杂税。。。早已是是忧患从生,待到李自成一出,各种矛盾总体爆发,一发而不可收拾。。。
姚雪垠先生在《李自成》一书中将当时的情形刻画得十分清楚。李自成本人原是一个小官吏,明王朝大力削减官员,李自成失业从此成了一个盐枭,最终揭竿而起成了朱家天子的掘墓人。
与内忧外患的明王朝相反,后金趁着明王朝与日本的战争借机崛起,经过努尔哈赤几十年经营,后金实力不可小觑,萨尔浒之战就是例证。1619年,明和后金在萨尔浒进行大会战,努尔哈赤以区区六万后金军大败号称四十万的明朝辽东经略使杨镐的部队,取得了一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胜利,后金方面由此转入战略进攻。1622年,努尔哈赤在广宁之役又一次大败明军,明军总指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被明廷处死,熊廷弼的首级还传示九边。萨尔浒之战看似偶然,但这恰恰证明了大明王朝已经是江河日下。
之后,明廷派天启帝的老师、大学士孙承宗为辽东经略。孙承宗以守为战,积极防御,加强战备。孙承宗经略辽东整整四年,没有大的战事。
然而,是作为东林党领袖的孙承宗被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所排挤,孙承宗被迫辞官回京。接替孙承宗任辽东经略的是阉党分子高第。高第消极防御,采取放弃辽东的方略,命令山海关外的兵力全部撤到关内。身为宁前道的袁崇焕竟然抗命不从坚守宁远,指挥明军击毙努尔哈赤。八个月后,袁崇焕又在锦州击溃皇太极的复仇之师,打破了八旗兵“满万不可敌”的神话,取得了明王朝自萨尔浒会战以来对后金作战的空前大捷。然而,魏忠贤一伙因“调度有方”,贪天之功据为己有,明军前线将士用鲜血换来的胜利被剥夺了,袁崇焕甚至被被莫名其妙的罢了官。
1628年,17岁的崇祯帝继位,魏忠贤集团的末日到了。在铲除魏忠贤之后,袁崇焕被重新启用,官拜兵部尚书,督师蓟辽,达到了其军旅生涯的顶点。
此时的后金也处于政权更迭的过渡期,努尔哈赤死后,继承汗位的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皇太极继位时35岁,野心勃勃不亚于乃父。“欲伐大树,先剪重枝”。出于巩固权力的需要,皇太极继位后暂时停止了对明王朝的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皇太极将开始了对朝鲜和蒙古各部的征伐。短时期内,后金政权便控制了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至鄂霍次克海的广阔地域。后金已经不亚于明王朝。
袁崇焕是个出色的战略家。此消彼长,双方的实力对比袁崇焕心知肚明,要想在辽东坚持并击败皇太极必须厚积薄发。袁崇焕上任后,在辽东大力整军经武,积蓄力量,积极进行战争准备。一年之内,袁崇焕已经将辽东四镇近15万军队训练的有模有样,军马达8万匹之多。
皇太极知道袁崇焕的厉害,忧心忡忡,才想出了“反间计”,借崇祯帝除掉了让后金军吃尽苦头的袁崇焕。崇祯二年(1629年),10万后金军入寇,深入大明京畿腹地,这是一次极大的冒险,1644年的山海关之战多尔衮也指出动了6万八旗兵,在1629年,皇太极为什么这么做?值得深思。
据记载,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罪名是“谋叛”。其时,袁崇焕死状极惨,市井愚氓用一两银子向刽子手买袁崇焕的一块血肉,用来下酒吃。袁崇焕身后事也极为苍凉,家徒四壁,家人被流放三千里。。。一代英豪就如此被毁灭了。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袁崇焕是个美好的理想主义者,他是个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袁崇焕是个军人,但他没有像许多军人一样战死沙场,而是死在自己拼死效忠的皇帝之手。英雄的悲剧,不在于死,而在于为自己的民族流尽了鲜血,居然被当作这个民族的叛徒。
袁崇焕的一生文韬武略,忠义爱国,但英雄的一生所对抗的不再是异族的敌人,而是人们内心深处不可示人的羞愧与虚荣!袁崇焕的死重重的敲击着每个后来者的头颅.
袁崇焕是“千古军人之模范”(梁启超语),金庸先生为他写了唯一一部长篇历史人物评传——《袁崇焕评传》。袁崇焕是吾辈学习的楷模。不要妄语袁崇焕的失策,如果袁崇焕失策只能是他无法左右刚愎自用的崇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