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C的众多配件中,硬盘是PC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组成部分。性能发展相对缓慢的硬盘远没有处理器、显卡等那么令人瞩目,但是硬盘里面承载的无价的数据如果丢失,将可能会引发灭顶之灾。硬盘发展至今,对于桌面PC的普通硬盘,能吸引人们的恐怕就只有容量了。消费者选购硬盘,绝大部分都是落在了购买多大容量的硬盘问题上面。
从容量上看,从最初的总容量为5MB的第一块IBM 350 RAMAC硬盘,到后来的1GB硬盘容量的跨越,硬盘在人们的欢呼中实现了从MB到GB质的飞跃!时至今日,在短短10年的时间内,PC桌面硬盘容量已经提升到了500GB甚至1000GB的实验阶段。对于广大普通消费者来说,面对目前容量种类众多的硬盘,该挑选哪一种才适合呢?
温故而知新:硬盘技术知识略谈
其实硬盘技术的发展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不过由于涉及到材料学与机械上的问题,所以硬盘在速度性能上的发展是远远跟不上PC性能的需求的。毫不夸张地说,PC性能的很大一部分瓶颈就是来自硬盘。尽管我们看到硬盘接口技术在不断地提升,例如目前开始流行的SATA II接口就可以达到300M/S的速率,但是硬盘的内部传输速度却一直没有大突破,所以旦凡涉及到硬盘数据的读写操作,再强大的系统性能也会被硬盘的瓶颈而无法发挥。
硬盘内部结构
从物理角度来说,硬盘主要由硬盘的盘片、磁头、传动部件、主轴、PCB底层电路板以及接口等组成。其中硬盘盘片一般采用硬质合金制造,表面上被涂上了磁性物质,通过磁头的读写,将数据记录在其中。由于盘片在硬盘中要高速旋转,所以硬盘的盘片表面都十分光滑,而且耐磨度都很高,多为铝合金制作,IBM等公司也使用过其他的材料来制作盘片,如玻璃质材等。通常一个硬盘由若干张盘片叠加而成,目前一张盘片的单碟容量已经达到惊人的160GB。
盘片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件就是硬盘磁头了,人们常常把磁头比喻为我们写字用的笔,而盘片则为我们记录资料用的纸了。硬盘磁头是用线圈缠绕在磁芯上制成的,当硬盘盘片高速运转的时候,磁头能够通过电流的变化去感应盘片上记录的内容。最早的硬盘磁头是读写合一的,但是对于读写两种不同的速度无法取得一个平衡点,于是IBM提出将读写操作分开,这就是之后的各项异性磁阻技术(AMR)。
磁头
另外的几个组件就不在这里详细列举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硬盘这么多年发展的一些技术。
硬盘的技术很多,除了磁头、盘片、电机等比较关键的技术外,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技术,如硬盘数据保护技术及防震技术,它们也随着硬盘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一般而言,不同硬盘厂商都有自己的一套硬盘保护技术,如迈拓的数据保护系统MaxSafe、震动保护系统ShockBlock;西部数据公司的数据保护系统Data SafeGuide(数据卫士)等等。这些保护技术都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推出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此外,硬盘的数据缓存也随着硬盘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增大,早期IDE硬盘的数据缓存只有128KB甚至更小,后来增加到2MB以及目前高缓存的8MB,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硬盘的性能。硬盘缓存芯片和内存一样被集成在硬盘电路板上。
硬盘缓存芯片
硬盘的自我监测、分析和报告技术,也就是应许多专业用户需要提前对故障进行预测的功能。S.M.A.R.T.监测磁头、磁盘、马达、电路等部件,然后根据得到的关于各部件运行情况与历史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根据需要会自动向用户发出警告。为了提高存储技术性能,防止数据的丢失,还有RAID技术,可以分为0、1两种模式。其中RAID 1模式是把第二硬盘用来镜像第一硬盘的所有内容,它在所有时间里都能为整个磁盘提供迅捷地备份,所以可以达到保护在某个硬盘忽然崩溃时备份数据不受损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