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严重的武器外购倾向,导致其科研人员无所事事,甚至被大量裁减,引发了一轮“国防”人才的外流。据称,许多人不仅帮助韩国研制出了喷气式教练机,甚至还通过第三国前往大陆。
最近,台湾媒体披露了一则新闻,指出过去10余年来台湾的“国防”科研机构人员大量流失,不仅前往韩国协助研发新型喷气式教练机,甚至还有前往中国大陆参加军方“国防”计划制订的。
报道还指出,台湾的“国安”机构正密切追踪这些人员的动向,不过对于这项“国安”漏洞目前却也无可奈何。
由于台湾的政军环境特殊,武器装备的取得受到极大限制,因此在“国防”方面向来重视自主发展,过去数十年来一直投入庞大的经费与人力研发所需的武器装备,并且获得了可观的成就。回顾台湾的自主“国防”发展,上世纪的80年代是巅峰期,台湾三军当时都有许多重点型号“国产”武器问世,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IDF战机、天剑系列空空导弹、雄风系列反舰导弹、天弓系列防空导弹、勇虎式主战坦克等,这些武器目前仍是台军的主力装备。
难兄难弟的汉翔公司与“中科院”
台湾能搞出这么多性能不差的“国产”武器,须归功于庞大而完整的“国防”科研与生产机构。
台湾“国防”科研机构的龙头首推“中科院”,另外还有自“中科院”航发中心改制的汉翔公司,在联勤与军备局还下辖有研发机构和生产工厂,例如研制云豹轮型装甲车的兵整中心、研制火炮的第202兵工厂、研制制式枪械步枪与机枪的第205厂等,这些科研与制造单位目前能生产台军所需的传统武器和多种型号导弹。
“中科院”是其中最重要的单位。该院在1969年成立,目前拥有超过8000名员工,下辖的研发团队包括6个所和3个中心,6个所分别是第1所的航空研究所、第2所的导弹火箭研究所、第4所的化学研究所、第5所的材料光电研究所、资通研究所和电子研究所,三个中心分别是系统发展中心、系统制造中心和系统维护中心。
台军目前使用的“国产”导弹、火箭炮、军舰电子战系统、海军观察通讯系统等都是由“中科院”研制,该院目前的工作重点是雄风2E巡航导弹、雄风3超音速反舰导弹、万箭空地攻击武器等,被视为台军未来抗击解放军的重要反制武器。
虽然“中科院”的地位重要,但是过去10余年来日子相当不好过。在台湾政治斗争严重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科院”被视为政治非主流派而受到打压,加上台军实施所谓精实案、精进案等好几个阶段的人员削减,以及台湾的武器获得日趋倾向外购而不重视“国防”自主发展,使得中科院在经费和人员方面日趋紧张,陷入了目前“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的窘境,导致“国防”研发队伍大幅萎缩,并且大量的能人好手纷纷离去,流失了许多培养不易的“国防”专家。
更严重的是,“中科院”上下目前的士气相当低迷。在过去2年多里,全院处于严重无效率运作的空转现象,导致重点研发项目迟迟无法获得突破。
了解内情的人士向《凤凰周刊》指出,“中科院”目前存在“同工不同酬”与“工作量不均”的严重现象,有的单位的人员无所事事,经常是喝茶看报聊天和开小差,而有的单位却是忙得不可开交,工作多得做不完,经常需要加班或是出差,这种现象让院内的许多人深表不满。
不仅“国防”科研重镇的“中科院”问题重重,由“中科院”航发中心改制而来的汉翔公司,低迷的状况与中科院算是一对“难兄难弟”。
汉翔公司在1996年改制后隶属于台湾的“经济部”,该公司在130架IDF战机制造完毕后,由于没有后续的飞机研发计划要做,使得整个公司的发展面临重大的转折。
当时正值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各国国防工业重整的年代,汉翔公司其实有着很好的机会与国际知名航天厂商进行合作,借此成为国际航天产业分工体系的一环,不过由于台湾当局的远见与魄力不足,错过了汉翔公司转型的契机,使得整个公司走上了逐渐萎缩的不归路。
汉翔公司目前有超过4000名职工,除了组装少量美国直升机外,目前的营运只能靠飞机翻修与延寿改装、制造飞机零部件、支持台军的拖靶训练任务、科技项目等业务来苦撑。
作为一个台湾曾经引以为傲的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制造厂,目前的汉翔公司的业务已沉沦为“打零工”,前景相当黯淡。由于看不到公司的未来,汉翔公司在过去的几年里,无论是人员和技术能量都在快速流失,大量的研发与航空制造专业人员流向民间甚至是国外和大陆,而韩国便在这个时候适时地接收了一批汉翔公司离退职专家。台湾“国防”科研人员的楚材晋用
韩国是从5、6年前开始向汉翔公司挖角的。韩国KAI航天公司通过中介公司,从汉翔公司网罗了一批10余人的研发团队,协助KAI公司研制T-50超音速喷气式教练机。
T-50教练机是美韩合作的研发计划,韩国除了获得F-16战机的制造商—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技术支持外,当时也希望汉翔公司能合作研发此机。不过,台湾与韩国一向是经济发展的对手,汉翔公司不想扶持韩国,因此拒绝了韩国公司的要求。
于是,韩国转而从台面下向汉翔公司挖角,据了解内情人士向本刊指出,当年KAI公司搞T-50计划总共从台湾网罗了10余名航空专家,给予优厚的待遇,提供包括约20万美元的年薪,以及定期往返台韩间的机票与长假。
对于离职航空专家协助韩国研发T-50教练机,汉翔公司高层曾轻描淡写地指出,这些人都不是IDF计划的核心人员,言下之意是这些“二军”的出走与协助韩国发展航空工业,对汉翔公司与台湾都没有造成伤害。
实情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韩国不仅从T-50计划开始成功地建立更高等级的航空工业,优质的T-50教练机也阻碍了IDF战机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由于T-50和IDF的技术都来自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技术同源的状况下,这两款飞机有许多特征都非常相似;T-50的问世和积极对国际市场的销售,使得汉翔公司试图将IDF战机研改为教练机的计划也宣告破灭。而且,说不定台湾未来还可能反过来向韩国购买T-50。
尽管汉翔公司的教训过去的时间不长,但台湾在“国防”工业上自废武功的做法,最近又在“中科院”上演。
台湾“国防部”计划,自2005年开始以每年10%的幅度裁减“中科院”的编制,总编制从2006年的8000名降至2010年的5000名以下,等于是将现有的8000名职工裁减一半。
尽管“中科院”确实存在一些冗员,有调整组织和精简人事的必要,不过现行的办法却过于粗糙。就举最近裁撤的第51梯次“国防”役296名科研人员为例子,这批人员许多是毕业于台湾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的优秀人才,过去接触了大量的关键科技研发,如高度机密的雄风2E、雄风3导弹计划,不过却在多年培养后于2005年10月和2006年1月全部被裁撤,许多人甚至是来不及交接就仓促离职。
至于这些离职员工何去何从,据说韩国也向这批人伸出双手,以协助韩国研发导弹。
“中科院”的导弹研发能力很强,无论天弓、天剑、雄风系列导弹或探空火箭的技术都相当成熟。根据台湾媒体引述“国安单位”的消息源指出,积极研发导弹系统的韩国在过去几年积极网罗“中科院”的离退职导弹专家,前往韩国协助其突破飞弹系统里的传感器、寻标器、伺服系统等技术的研发瓶颈。
目前韩国虽然有能力制造神弓、飞马等型号的野战短程防空系统,不过仍无法研制出反舰导弹、中程防空导弹、短程弹道导弹等武器,预计中科院的导弹专家将可大幅缩短韩国研制出这些精密导弹所需的时间。
根据台湾方面目前的规定,“中科院”离职人员依据接触机密等级的不同,离退职后前往大陆与港澳需管制1至3年,不过如果前往其它国家则没有限制。
因此,这大开了韩国的挖角之门。不过让台湾“国安单位”深感不安的是,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国安单位”陆续发现有超过50名“中科院”离退职人员,经过第三地,如韩国、日本、新加坡等转赴中国大陆。
台湾“国安单位”强烈怀疑,这些人员中有部分可能把台湾的“国防”机密泄漏,部分人员甚至还可能参与大陆的“国防”科研计划。
韩国的能与台湾的不能
事实上,让台湾“国安单位”深感恐惧的上述现象,完全是台湾人自己制造的。
过去几年来,台湾的武器外购倾向相当明显,无法自制的先进战机、潜艇采取外购可以理解,不过在本身有潜力研制的部分也采用外国制武器,甚至鄙视自制的武器,这就是自废武功了。
举反导系统为例,台湾军方坚持向美国购买爱国者三型导弹,而本身由天弓系统精进发展的天弓反导计划则被束之高阁;再比如,技术门槛不高的装甲车,尽管台制的云豹装甲车颇受好评,不过台军内部还是有许多人希望能够采用美制装甲车。
与台湾一样,韩国很早便致力于“国防”自主发展,10余年前就能够自制传统武器,像是陆军的主战坦克、各种火炮和轻武器,以及海军的导弹快艇、护卫舰、登陆舰等。而且,这些武器不仅供韩军使用,还出口供应国际市场。
近年来,韩国逐渐在武器出口市场上有所斩获,已将装甲车、运输舰等出口土耳其和若干东南亚国家。韩国并不以能够研制传统武器而自满,近年更致力于“国防”自主的技术升级,积极研发技术难度更高的喷气式战机和各类型导弹,试图在“国防”发展上更加独立自主。
台湾不要的韩国抢着要,甚至前往大陆寻找事业的第二春,台湾辛苦培育的“国防”专家被楚材晋用,台湾当局的作为真是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