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台湾“国防部长”李杰首度透露,台军正在发展“战略型武器”,这种“战略型武器”并非只是过去外传的短程战术型导弹,而是“战略的、远程的”导弹,不过这项武器发展还要一些时间。
这是台湾军方首脑首次公开承认,台湾军方正在研发远程战略导弹。一直以来,台湾当局就叫嚣要“决战境外、先发制人”,而远程战略导弹正是实施这一战法的主要攻击武器,所以非常引人注目。
台秘密研制攻击型战略武器
根据美国军方的界定,射程在1000公里以下的导弹属于短程弹道导弹(简称SRBM),射程在1000至3000公里的属于中程弹道导弹(简称MRBM),射程在3000到5500公里的属于远程弹道导弹(简称IRBM),射程在5500公里以上的则属于洲际弹道导弹(简称ICBM)。据相关方面估计,台湾军方正在研发的该型战略导弹射程可能会超过3000公里。
另据台湾媒体披露,过去台湾军方从未透露正在发展所谓“远程战略导弹”,一般军事战略评估机构都认为,台军最多只会发展MTCR弹道导弹科技管制体限制的300公里以下的短程弹道导弹,就算目前台湾“中科院”发展中的“雄风二—E”巡航导弹射程可能超过1000公里,但也被定位在战术层次的武器,两者都不能算得上是“远程战略武器”。
有台湾媒体从台军方消息人士处了解,台军方这项“战略型武器”的导弹类型是采用较先进的固态燃料火箭发动机,有关可变流量固体导管的技术已经有所突破,导弹弹体则由先进的碳纤维材料为主体构成,导弹已多次经过超高音速风洞试验阶段,原本预定今年研发完成,但在导控技术整合及推进系统方面仍有问题需要克服。
其实,台湾军方很早就开始了对攻击型武器的研发。2001年美国著名战略智囊机构——兰德公司的研究报告曾明确指出,台湾方面正积极从事射程1000公里的战术弹道导弹研发,以及使用“雄风二”型导弹为基础研发陆射攻击型巡航导弹,当时的台“防长”伍世文面对媒体询问时并未证实也未否认。
台湾民进党籍立委、“立法院国防委员”李文忠5月3日也表示,台湾研发的中程弹道导弹,已成功试射接近量产阶段。大陆一旦攻击台湾军事要塞、机场、政经中枢,台湾也可以中程导弹攻击上海、武汉、三峡等地。
李杰最后还指出,如果台湾远程战略导弹研发成功,到时候台军还会再恢复现在准备裁撤的“导弹司令部”编制。
探究台导弹发展轨迹
台湾军方在上世纪70年代曾研制出射程达100公里的“青峰”地对地导弹,但最终没有批量生产和部署,原因之一是导弹射程不远和火箭推动技术跟不上。当时,台湾曾试图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发展探空火箭,但终因美国等西方国家拒绝与台湾合作而作罢。不过,台湾当局无时不在梦想拥有弹道导弹和中远程打击力量。
此后,台湾曾试图发展射程更远的地对地导弹,但由于美国的反对,当局被迫暂时搁置地对地导弹发展计划,转而发展其它用途的导弹。
1979年,台湾在以色列“伽伯列”导弹的基础上,研制成功“雄风—1”型舰对舰导弹,并于1980年开始装备台海军部队,后来台军又将“雄风”导弹改型为岸基反舰导弹。
1985年,台湾军方又研制成功“天弓—1”型地对空导弹,该型导弹于1993年正式服役。1986年,台湾研制成功“天剑—1”型空对空导弹,并于1988年开始生产;1989年,又研制出改进型的“天剑—2”型空对空导弹,并于1997年正式投入使用。80年代末,在“雄风—1”型导弹基础上,并参照美国“鱼叉”反舰导弹,台湾研制出“雄风—2”型舰对舰导弹。90年代初,台湾在“天弓—1”型导弹基础上生产改进型的“天弓—2”型地对空导弹。
除了“天弓”、“雄风”和“天剑”系列导弹之外,台湾目前还在研制“雄风”三型超音速反舰导弹、ATBM反导防空导弹、反辐射导弹等战术导弹。
据台湾《苹果日报》报道,台湾军方于2003年9月25日首次进行了中程地对地导弹的发射试验。而在随后的10月21日,台湾当局决定将探空火箭与低轨卫星发射载具列为未来“太空科技发展计划”的重点,并规划研发射程到500公里的轨道卫星运载工具。
种种迹象表明,台湾当局正在谋求发展和拥有中远程地对地导弹、巡航导弹等战略导弹。而其最终目标是要发展中远程战略弹道导弹,如果台军方的计划成功,台湾将拥有远程攻击的弹道导弹。
台导弹发展背后有美国支持
对于台湾方面导弹的自主研发能力,外界普遍认为是非常有限的,不过台湾背后有美国这样的军事技术强国支持。
2004年4月美国国防部曾决定,准备向台出售两套超高频远程早期预警雷达及相关设备,总价高达17.76亿美元。首套计划于2007年在台北布署,其侦测范围超过3000公里,涵盖范围最远可达大陆的新疆、内蒙古等地,台湾周边的日、韩等国也在侦测范围之内。据称这套雷达可为台湾提供5至7分钟的预警时间。
台湾除了向美购买远程雷达构筑导弹防御系统外,还计划在美国的协助下研发有能力攻击大陆,射程2000公里的中程导弹30枚,射程1000公里的短程导弹120枚,并将打击目标直指北京、三峡大坝等内地重要目标。
目前台湾军方装备的导弹绝大部分是从美国进口的,少部分来自法国和以色列,而且台湾拥有的导弹仅限于战术导弹,主要为地空导弹、空空导弹、反舰导弹、反坦克导弹以及少量的地地导弹。台湾军方配备的美国导弹包括:“爱国者—2”、“霍克”、“小檞树”、“麻雀”、“毒刺”、“西北风”等地对空导弹,“响尾蛇”(AIM—9M)、“猎鹰”(AIM—4D)、“麻雀”(AIM—7M)等空对空导弹,以及“鱼叉”反舰导弹和“陶式”、“地狱火”反坦克导弹。
而且美国方面不时会放出舆论,支持台湾发展军力。美国国家情报高层官员高登5月4日就在美国会指出,过去10年来北京推动的军事现代化大有进展,渐使台湾海峡军力失衡。中国大陆在未来10年内可能会推出3种新型战略导弹。
相对于台湾当局积极发展攻击型远程战略导弹,大陆方面却一再释放促成两岸和平诚意。
大陆的导弹研制工作起步比较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开发的导弹门类比较齐全,其中许多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导弹部队无疑是大陆军队的一支威力巨大的尖兵。在连战、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之际,.中央对台办副主任王在希5月3日下午在记者会上表示,只要两岸能够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坐下来谈,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导弹问题。5月3日,台湾“国防部长”李杰首度透露,台军正在发展“战略型武器”,这种“战略型武器”并非只是过去外传的短程战术型导弹,而是“战略的、远程的”导弹,不过这项武器发展还要一些时间。
这是台湾军方首脑首次公开承认,台湾军方正在研发远程战略导弹。一直以来,台湾当局就叫嚣要“决战境外、先发制人”,而远程战略导弹正是实施这一战法的主要攻击武器,所以非常引人注目。
台秘密研制攻击型战略武器
根据美国军方的界定,射程在1000公里以下的导弹属于短程弹道导弹(简称SRBM),射程在1000至3000公里的属于中程弹道导弹(简称MRBM),射程在3000到5500公里的属于远程弹道导弹(简称IRBM),射程在5500公里以上的则属于洲际弹道导弹(简称ICBM)。据相关方面估计,台湾军方正在研发的该型战略导弹射程可能会超过3000公里。
另据台湾媒体披露,过去台湾军方从未透露正在发展所谓“远程战略导弹”,一般军事战略评估机构都认为,台军最多只会发展MTCR弹道导弹科技管制体限制的300公里以下的短程弹道导弹,就算目前台湾“中科院”发展中的“雄风二—E”巡航导弹射程可能超过1000公里,但也被定位在战术层次的武器,两者都不能算得上是“远程战略武器”。
有台湾媒体从台军方消息人士处了解,台军方这项“战略型武器”的导弹类型是采用较先进的固态燃料火箭发动机,有关可变流量固体导管的技术已经有所突破,导弹弹体则由先进的碳纤维材料为主体构成,导弹已多次经过超高音速风洞试验阶段,原本预定今年研发完成,但在导控技术整合及推进系统方面仍有问题需要克服。
其实,台湾军方很早就开始了对攻击型武器的研发。2001年美国著名战略智囊机构——兰德公司的研究报告曾明确指出,台湾方面正积极从事射程1000公里的战术弹道导弹研发,以及使用“雄风二”型导弹为基础研发陆射攻击型巡航导弹,当时的台“防长”伍世文面对媒体询问时并未证实也未否认。
台湾民进党籍立委、“立法院国防委员”李文忠5月3日也表示,台湾研发的中程弹道导弹,已成功试射接近量产阶段。大陆一旦攻击台湾军事要塞、机场、政经中枢,台湾也可以中程导弹攻击上海、武汉、三峡等地。
李杰最后还指出,如果台湾远程战略导弹研发成功,到时候台军还会再恢复现在准备裁撤的“导弹司令部”编制。
探究台导弹发展轨迹
台湾军方在上世纪70年代曾研制出射程达100公里的“青峰”地对地导弹,但最终没有批量生产和部署,原因之一是导弹射程不远和火箭推动技术跟不上。当时,台湾曾试图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发展探空火箭,但终因美国等西方国家拒绝与台湾合作而作罢。不过,台湾当局无时不在梦想拥有弹道导弹和中远程打击力量。
此后,台湾曾试图发展射程更远的地对地导弹,但由于美国的反对,当局被迫暂时搁置地对地导弹发展计划,转而发展其它用途的导弹。
1979年,台湾在以色列“伽伯列”导弹的基础上,研制成功“雄风—1”型舰对舰导弹,并于1980年开始装备台海军部队,后来台军又将“雄风”导弹改型为岸基反舰导弹。
1985年,台湾军方又研制成功“天弓—1”型地对空导弹,该型导弹于1993年正式服役。1986年,台湾研制成功“天剑—1”型空对空导弹,并于1988年开始生产;1989年,又研制出改进型的“天剑—2”型空对空导弹,并于1997年正式投入使用。80年代末,在“雄风—1”型导弹基础上,并参照美国“鱼叉”反舰导弹,台湾研制出“雄风—2”型舰对舰导弹。90年代初,台湾在“天弓—1”型导弹基础上生产改进型的“天弓—2”型地对空导弹。
除了“天弓”、“雄风”和“天剑”系列导弹之外,台湾目前还在研制“雄风”三型超音速反舰导弹、ATBM反导防空导弹、反辐射导弹等战术导弹。
据台湾《苹果日报》报道,台湾军方于2003年9月25日首次进行了中程地对地导弹的发射试验。而在随后的10月21日,台湾当局决定将探空火箭与低轨卫星发射载具列为未来“太空科技发展计划”的重点,并规划研发射程到500公里的轨道卫星运载工具。
种种迹象表明,台湾当局正在谋求发展和拥有中远程地对地导弹、巡航导弹等战略导弹。而其最终目标是要发展中远程战略弹道导弹,如果台军方的计划成功,台湾将拥有远程攻击的弹道导弹。
台导弹发展背后有美国支持
对于台湾方面导弹的自主研发能力,外界普遍认为是非常有限的,不过台湾背后有美国这样的军事技术强国支持。
2004年4月美国国防部曾决定,准备向台出售两套超高频远程早期预警雷达及相关设备,总价高达17.76亿美元。首套计划于2007年在台北布署,其侦测范围超过3000公里,涵盖范围最远可达大陆的新疆、内蒙古等地,台湾周边的日、韩等国也在侦测范围之内。据称这套雷达可为台湾提供5至7分钟的预警时间。
台湾除了向美购买远程雷达构筑导弹防御系统外,还计划在美国的协助下研发有能力攻击大陆,射程2000公里的中程导弹30枚,射程1000公里的短程导弹120枚,并将打击目标直指北京、三峡大坝等内地重要目标。
目前台湾军方装备的导弹绝大部分是从美国进口的,少部分来自法国和以色列,而且台湾拥有的导弹仅限于战术导弹,主要为地空导弹、空空导弹、反舰导弹、反坦克导弹以及少量的地地导弹。台湾军方配备的美国导弹包括:“爱国者—2”、“霍克”、“小檞树”、“麻雀”、“毒刺”、“西北风”等地对空导弹,“响尾蛇”(AIM—9M)、“猎鹰”(AIM—4D)、“麻雀”(AIM—7M)等空对空导弹,以及“鱼叉”反舰导弹和“陶式”、“地狱火”反坦克导弹。
而且美国方面不时会放出舆论,支持台湾发展军力。美国国家情报高层官员高登5月4日就在美国会指出,过去10年来北京推动的军事现代化大有进展,渐使台湾海峡军力失衡。中国大陆在未来10年内可能会推出3种新型战略导弹。
相对于台湾当局积极发展攻击型远程战略导弹,大陆方面却一再释放促成两岸和平诚意。
大陆的导弹研制工作起步比较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开发的导弹门类比较齐全,其中许多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导弹部队无疑是大陆军队的一支威力巨大的尖兵。在连战、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之际,中共中央对台办副主任王在希5月3日下午在记者会上表示,只要两岸能够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坐下来谈,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导弹问题。本报专稿 石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