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伊朗核问题

王朝家有宠物·作者佚名  2007-01-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9月2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以22票支持、12票弃权和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欧盟提出的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决议。但伊朗外交部长莫塔基9月25日表示,该决议是“带有政治目的、非法的和不合理的”,伊朗拒绝接受。经历了一波三折,峰回路转,伊朗核问题走到了十字路口。

决议案——谁的胜利?谁的失败?

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但形势紧张却始于今年8月。伊朗新政府上台后在核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拒绝了欧盟提出的一揽子框架提议,并于8月8日宣布恢复铀转化活动。9月20日,欧盟向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散发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决议草案,要求将伊朗核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报告。

欧盟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希望能以全体一致的方式通过该决议。但在讨论过程中,俄罗斯等国坚持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欧盟修改了决议草案,同意“在未来不确定时间”而非“立即”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并获得了多数通过。欧盟外交官称之为“西方的胜利”。

尽管如此,投票表决的局面本身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就是少有的,多达12张的弃权票和委内瑞拉的反对票更被伊朗方面认为是伊朗强硬外交的一次胜利,显示了“反对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企图无法获得一致赞同”。

大博弈——美伊对抗?大国角力?

其实,伊朗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引进核技术。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后,美伊关系恶化,并于1980年断绝了正式外交关系,至今没有复交。“9·11事件”之后,美国更将伊朗列为“邪恶轴心国”之一。就连美国为伊朗总统内贾德参加联合国大会发放的入境签证,有效范围也仅限于会场周围40公里。

但伊朗核问题显然又不仅仅是美伊两国之间的博弈。欧盟一直希望发挥其“特殊作用”,试图通过外交和经济等手段敦促伊朗放弃核计划。2004年11月伊朗与代表欧盟的英法德三国达成协议,暂停了铀浓缩活动。俄罗斯则是伊朗恢复核计划后最大的合作伙伴,两国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协议》和多个民用核项目合同。因此,有关各方之间错综复杂的多边关系,为伊朗利用各种矛盾争取自身利益提供了空间。

核问题——和平利用?核武扩散?

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一直强调核扩散的现实危险。美欧都主张加强防核扩散的监督和检查机制,以防止一些国家借口和平利用核能而达到拥有核武器的目的。

然而,美国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退出反导条约、积极研制战术核武器等做法,在降低了核战争门槛的同时,也增加了非核国家对自身安全的担忧。

从这个角度来说,伊朗核问题之争表面上在于伊朗是否遵守了有关核开发的国际规则,实际上则在深层次上反映了国际社会在核问题上的严重认识分歧。能否弥合这种分歧,实现和平利用核能问题上的合作共赢,也在考验着全人类的智慧。

未来路——武力解决?和平谈判?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在决议通过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通过对话和外交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还有广阔的空间,希望有关各方采取建立信任的措施,早日回到谈判进程中来。

虽然美国声称为解决伊朗核问题将不排除采取任何举措的可能性,但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伊拉克境内不断发生的反美武装活动也在时刻提醒着美国,做好战争准备并不仅仅需要考虑军事上如何打赢战争,还必须考虑政治上如何结束战争。

其实,从技术上讲,铀转化活动仅仅是一种低级核活动,从铀转化到铀浓缩再到制造核武器,每一步都有相当的政治与技术上的障碍。况且,伊朗的铀转化活动目前仍处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控下。因此,在巴拉迪于11月完成提交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报告之前,通过谈判和对话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机会仍然存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