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案和党内内讧让阿扁政权四面楚歌

王朝家有宠物·作者佚名  2007-01-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2004年3月20日,陈水扁靠离奇枪击事件,以一万多张选票的微弱多数,连任台湾领导人。选后,泛蓝阵营通过司法、街头运动等途径,向陈水扁政权发起抗争,但陈水扁最终化解了在野党的攻势。岂料,一年多时间之后,祸起萧墙,弊案连连发生和民进党的内讧使陈水扁政权面对倒台危机。

泰劳事件引爆惊天弊案

8月22日凌晨,数千名泰国劳工不堪凌辱,在台湾高雄捷运工地宿舍区,对劳务管理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发动打砸、抢劫,并于当日罢工,致使工棚设施严重损毁,捷运建造停工。泰劳事件爆发后,不仅被媒体广泛报道,而且不断有内情人士向媒体及在野党透露,泰劳案并非单纯,牵涉到高额回扣、违法发标、受贿、洗钱。随着媒体及在野党的穷追猛打,台湾检调单位也不得不介入调查,高雄捷运案的黑洞越掏越大,涉案者不仅包括承担外劳引进和管理的华盘公司、高雄捷运公司,而且一步步追及到时任高雄市长的陈其迈、前任高雄市长谢长廷(现任台“行政院长”)、时任台“行政院劳委会主委”的陈菊、高雄劳工局长方来进、高雄捷运公董事长陈振荣和副董事长陈敏贤、时任“总统府国策顾问”的陈哲男(陈其迈之父)等高官。迫于外界压力,陈其迈、陈菊、方来进、陈振荣、陈敏贤、陈哲男等辞职,并获得陈水扁政权的批准。

然而,高官请辞并没有平息社会各界的质疑与抨击。因为,事件牵涉到数额庞大的贪污、受贿和违背行政程序等违法行为,各界不仅强烈要求大白弊案真相、追讨赃款、惩办罪犯,而且要求更进一步追查陈水扁政权的所有弊案,甚至要求陈水扁、陈水扁等民进党高官辞职。

民进党发生窝里斗

泰劳事件引爆的高雄捷运弊案,加上台湾各界强烈质疑的高铁弊案、二次金改弊案,使台湾民众对陈水扁的清廉度看法大打折扣。据台湾媒体报道,高捷案发生后的最新民调显示,五成台湾民众认为民进党不清廉,民进党在台湾社会中的形象严重受损,支持度大幅下降。

面对社会各界的强烈批评,民进党内未获政治与经济利益者,以维护民进党原有理想与清廉形象自居,对涉案与当政者大加挞伐。而参加年底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长竞选的民进党诸多候选人眼见民进党在民众心目中的认同度、支持度下滑,担心自己的选情受到冲击,因而把矛头指向民进党高层乃至陈水扁。加上民进党由来已久的派系矛盾因接班人之争而激化,新潮流系高调主张彻查高捷案,目的是要打击谢长廷和陈水扁支持的游锡坤,拱苏贞昌竞选台湾下届“总统”。而罗文嘉、段宜康等少壮派发起了自清、自新“新民进党运动”,并获得了七十多位民进党“立委”的连署支持。随后,近百名民进党“立委”与台联党“立委”又连署要求陈水扁的亲信、中钢董事长林文渊退出4400万新台币的企业分红。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则在党中央成立高捷弊案调查小组,并厉言要捉出党内的大害虫。正义连线的江昭仪、林重谟等人则联名要求彻查台证交所董事长、新潮流系大老吴乃仁所涉及的股市“秃鹰”弊案。民进党陷入一场内部混战。

困兽阿扁面临倒台危机

台湾媒体及民进党内的“自清”派最近将矛头指向谢长廷、陈哲男、陈敏贤、林文渊等人,他们或是陈水扁的重臣,或是陈水扁的亲信。谢长廷受陈水扁提名担任“行政院长”,掌管行政大权。如果谢长廷高捷案中箭落马,陈水扁将难脱用人不当之责。由蓝转绿的陈哲男,是替陈水扁运作政商关系、笼络南部地方势力的关键人物,台湾政坛传说“没有陈哲男就没有陈水扁”。台湾东南水泥公司董事长陈敏贤是陈水扁聘任的“国策顾问”,他与陈水扁及陈哲男、林文渊等人保持密切往来。林文渊则是陈水扁竞选台北市长与“总统”的帐房先生。民进党青壮派以“清君侧”为名发起的“自清”运动,实际上就是清除陈水扁的亲信陈哲男、林文渊等人。如果这些人劣行被落监,陈水扁不仅会变成无援的孤家寡人,而且其金权政治的黑幕、“319”枪击案的内幕都有可能一一曝光,陈水扁政权将难有立足之地。

陈水扁除了陷入民进党的内讧与亲信们纷纷受到调查、指控危机外,还面临自身不洁、民意支持度惨跌的困境。社会各界普遍质疑陈哲男、陈敏贤、林文渊等搜刮的钱财,有部分落入了陈水扁的竞选机构甚至个人腰包。陈水扁力推第二次金改,力保高铁融资,都让外界质疑他图利财团。而陈水扁夫人吴淑珍炒股,漏报财产税,女管家领公费津贴等,都是无人不晓的枉法秘密。陈水扁及其家人、亲信弊案缠身,当然影响选民对陈水扁的支持度。据台湾《联合报》10月9日做出的最新民调显示,民众对陈水扁的满意度只有25%,72%受访者认为高捷案有政商勾结。有台湾媒体与学者认为,随弊案不断被揭发,陈水扁将陷入更深的经济丑闻与政治漩涡之中,甚至有可能沦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韩国前总统卢泰愚、菲律宾前总统马可斯等人的下场。

(来源:凤凰网-文汇论坛;作者:朱显龙,澳门理工学院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