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场上,各种战术导弹、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炸弹、无人机、直升机等近程空中目标众多,对地面部队的生存造成重大威胁。为此各国都开发了多种轻型地对空导弹,我国也不例外,拥有“前卫”、“红缨”等系列单兵防空导弹,还有多种防空高炮可供自卫。
我国最新型的“前卫”-3单兵防空导弹主要性能参数:弹长2.1米,弹重23千克,速度750米/秒,最大作战斜距8000米最小作战斜距800米,最大作战高度5000米,最小作战高度4米,单发命中概率85%,激光半主动寻的制导,能够对抗所有光电和电磁干扰,最大跟踪角速度大于等于]5度/秒,采用激光近炸引信+触发引信,弹头杀伤半径3米。
为提高探测距离、迎射能力,以及抗干扰能力,Qw-3采用了新颖的激光半主动制导方式。据说目前只有中国有这种制导方式的防空导弹。它通过激光测距仪/指示器照射目标,导弹沿着目标的反射光飞向目标。Qw-3激光半主动制导防空导弹有标准型和轻便型两种,主要用于执行点防空任务,也可用于野战防空。它可以对付武装直升机、歼击机书轰炸机、巡道航导弹和空地导弹等多种目标,具有强大的超低空作战能力和全向攻击能力。
但是这些系统都还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比如受到士兵训练和疲劳程度的影响,导弹和高炮的命中率无法达到最高,高炮导弹部队需要大量的熟练射手,同一阵地多发导弹攻击同一目标会造成浪费,而遗漏一个目标,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使人为因素对防空导弹命中率影响的程度降到最低,笔者设想在现有单兵防空导弹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一种组合式战场导弹防御系统。该系统核心部分--__发射车与常见的防空导弹发射车差不多,安装有数据链接收设备和雷达及火控系统,配备4发导弹,能够获取空中目标信息,指挥导弹进行攻击。有所不同的是,该系统采用的导弹采用可组合型,每发导弹存放在一个单独的发射筒中,成为一个发射单元,(发射筒最好是方型,以便组合堆叠),两个发射筒可以方便地组合在一起,系统加电后,发射指挥计算机就能够发现系统中额外增加的发射单元,指挥其作战。如果把一个发射单元拆下,安装上一个简易观瞄系统模块,该单元也能作为单兵防空导弹使用。因为能够组合,该系统的防空能力将大大加强,特别是在野战的条件下,能利用一台导弹发射车和大量零散的单兵导弹,组成一个类似“小型宙斯盾”的战场导弹防御系统,能把仅有4发的发射能力,扩大到32发或64发,整合资源,提高效率。也可以根据需要化整为零,单兵作战。发射车配备全自动防御模式,由计算机自动对空中目标进行敌我识别,按照威胁大小程度自动选择目标,发射导弹作战;也可以人工操作,由防空兵选择攻击空中目标。这样的防空系统,对于某些作战非常有用。比如没有武装的我军运输船舶,只要快速装上一个导弹防御系统模块,根据需要配备相应数量的导弹,立即成为“小神盾”武装运输船,有效防御攻击自己和邻近友船的反舰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炸弹、武装直升机。而对于空降部队,一辆防空战车不可能携带大量导弹,可以由单兵携带一些导弹,落地后迅速组装到战车旁,形成“小神盾”防空阵地。
战场导弹防御系统的常见作战目标:美国战斧巡航导弹,飞行速度每秒约200米;“鱼叉”反舰巡航导弹,飞行速度每秒约292米;JDAM精确炸弹,由战机投放。可见,只要用好我们的轻型防空导弹,将能最大限度减少被敌人精确打击造成的损失。这也是我军“新三打三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的防空作战系统的好处,就是在不大量增加防空导弹射手的情况下,也能迅速形成稳定可靠的防空力量,保持很高的命中精度,单兵导弹充分共享了发射车提供的信息资源,系统实现了模块化,便于通过不同组合方式发挥不同作用。
战场导弹防御系统,是受到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启发,原理一样,就是缩小版的导弹防御系统,是重要目标和阵地的最后防御手段。笔者这样的思路,其实就是现代武器装备向信息化、模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的一种缩影。中华网近日报道过中国高炮部队通过信息化改造获得强大战力,令人颇感欣慰。希望中国军工和作战部队能多多开动脑筋,利用现有的装备和技术,开发出更强大的作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