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100米处有敌人坚固碉堡,其活力十分迅猛,正阻止我方部队前进……”4月的一个星期三,晴空万里,防化指挥工程学院综合训练场内,烟雾弥漫,参加防化烟火装备教学课的学员们被编成单兵火箭、喷火、发烟3个组,正在进行激烈的“战斗”。
说时迟,那时快。“一抓,二挑,三背,四系……”仅仅用时10秒,喷火手接到上级任务后,便麻利地背起被形象喻为“罐子”的喷火器,持枪向敌碉堡跃进。看!一个漂亮的卧倒、有力地出枪,喷火手开始瞄准、扣下扳机,一条“火蛇”霎时从枪口呼啸而出,猛地向敌人碉堡射去。还没等敌人反应过来,火龙已把碉堡换了张“黑脸”。火蛇狂舞之时,“烟龙”也从发烟车及单兵火箭弹中钻出来,呼啸着,舞动着。顷刻间,一道道白色烟幕屏障使敌人陷入了“迷宫”……
这就是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四系烟火装备教研室实施教学改革中的一组镜头。
白海涛教员激动地说,由于受装备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往的装备操作训练阶段经常出现部分学员操作、部分学员站在一旁观看充当“配角”的现象。往往一堂实践课结束,30多名学员中只有10名学员得到了真正的动手训练。教学装备数量少与学员人数多、烟火专业课时少与学员要掌握的知识多的矛盾,成了困扰烟火课程实践教学的难题。而这种全新的“编组教学,统分结合”教学模式是该教研室新探索出的教学方法,使用了“时间增殖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在保持该课程课时不变的前提下,新教学法的实施让喷火器类教学时间由原来的200分钟提高到300分钟,单兵及集束火箭类由150分钟提高到300分钟,发烟车类由原10分钟提高到50分钟。对于三类烟火装备,学员实际动手操作训练时间则由原来的360分钟提高到650分钟,比以前增加了近300分钟,学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训练时间与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这套“时间增殖术”,充分立足现有条件,着眼部队需求,对烟火装备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投入和教学时间的统筹安排上作了“文章”,强化了学员在烟火装备操作方面的训练,提高了烟火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据了解,这项教学改革是该学院加大人才培养质量,使教学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部队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该学院已兴起了又一轮教学改革浪潮,在防化领域的各个学科展开激烈的角逐,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陈静解张伟本报记者唐先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