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菁,女,1983年出生,1998年考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大学本科期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英语竞赛二、三等奖,历任副班长,班长,通讯员,见习指导员、学院记者,报社记者,2002年被评为:“队列标兵”“内务标兵””优秀记者”“总参全优学员”“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并获得“全军学习成材标兵”荣誉称号,同年授予上尉军衔。2002年被保送为硕士研究生,因业绩卓著(在大型报纸发表文章487篇,义务资助贫困学生6名,设计的PSW软件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于200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正营职),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于2005年破格保送入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有望在24岁时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女中校。我祝愿她能在35岁前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女将军!!
关于学习目的、动力与方法
问:现在有一些人上学只是为了获得文凭、学历,那么你的学习目的和动力到底是什么呢?真的是回报社会?
答:在我学习的时候,我当然不会想这些,但就面对现实的态度,我也有这方面的思考。一个人一生下来,什么都不会,是你所处的社会给了你一切,包括父母的关怀,师长的期望,同学朋友的鼓励,这些都让我觉得我从小长到现在,欠了他人和社会很多,所以我必须回报。
从我读到的一些书上我了解到,虽然社会中存在很多阴暗面,但总体上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为什么呢?是因为奉献的群体是主体,我应该看到主体。作为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为社会进步做些事情。
问:我总是感觉自己缺乏学习热情,学习很被动,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
答:对于我们来说学习是必须要搞好的,无论是为了掌握知识还是为了今后的工作。我们学习的每一门课都蕴含着一种思维方式,都展示了世界的一个方面,我们在学习当中不应该把它仅仅当作一些知识来记忆和学习,而应该把它看作一种对自己思维方式的锻炼和升华。我在学习的当中,很多时间也是逼自己学习,逼自己进入这门课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
问:大家都知道你的英语学得很棒,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些方法,包括四、六级的一些应考策略?
答:最关键的是勤奋。其次,每个人都应该有适合自己特点的方法。比如有的同学喜欢泛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掌握单词,增强语感。我在学习中更喜欢精度。我常常花长时间读一篇文章,弄懂文章中的每一个单词,每一个短语和句子,包括搭配、同义词、反义词以及一些好的表达方式,我都抄下来加以记忆。
关于考试,我经常把比较多的时间用在阅读上。因为阅读题多读一遍,就能加深理解。从不懂到懂,由理解错误变为理解正确,就能多得分,而前面的选择题往往考查的是一些固定的知识点。写作应注意两点:一是避免简单的语法错误,二是要有自己的观点。听力在训练当中我认为应该自己多读,这样既可以训练口语又可以提高听力。
问:我们不仅佩服你的学习,而且佩服你的能力。怎样才能处理好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关系?
答:大二工作多时,我也曾经处理不好,后来我就详细地制定计划,时间具体划分到"分",想好每五分钟要干什么。这样,你就会发现有很多时间可以利用。当然,这需要很强的毅力。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有许多我不知道的新奇东西,正是这些诱惑着我去不断地尝试,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我都喜欢跟同学、朋友们一起努力,那种为了共同目的全力以赴的感觉很吸引我。对我来说工作本身就是娱乐,她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学习和兴趣爱好、工作的关系,我处理得并不是很好,我想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靠勤奋。
关于素质、环境与成才
问:我们当中有部分同学在刚入校时,曾对教学条件和设施产生过怀疑,对军校的管理也有意见。那么你是怎样看我们这些的?
答:我刚到学院时才15岁,感觉管理严,受到许多束缚,尤其是时间不由自己安排,这令我感到很痛苦。后来,我意识到必须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只能是自己的失败。于是我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毕竟学习是我比较熟悉的领域,在学习的同时,我希望自己的眼界更加开阔一些,就主动办板报,后来又参加了校园广播,周刊编辑的工作。我觉得,电院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在这个广阔的空间中我们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关键是要自己去主动地寻找自我锻炼和提高的机会。
问:请问你对整理内务、吃饭前唱歌的看法?
答:努力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也许现在我们还没有理解,但将来你会发现,自己的素质竟然就是在这些自己厌烦的东西中提高的。
问:能谈谈你对文学、电影等的看法吗?
答:我觉得文学作品向我展示了种种不同的世界,展示了不同作者的思维方式和他们所希望的生活方式。我们一生中所能选择的生活方式和职业只有一种或几种,而文学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多彩的世界,包括好的电影,欣赏它们就是欣赏美,有助于我们对自己和生活有全新的认识,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
问:我们知道你上中学用了四年,进入大学后又不断地学习、工作,我们感到你的生活一定很紧张,你觉得累不累?
答:我的生活是有些紧张,但现在想起来也并不是很艰苦,而且我从学习和工作中得到了很多,比如获取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开阔了眼界等等。
问:你有没有过情绪低谷,比如不想学习,看什么都烦,应该怎样调整呢?
答:我有记日记的习惯,喜欢把开心的事情记下来,当不开心的时候看到我所写的,就会发现,呀!原来我曾经这么快乐,于是心情也就好起来了。当然,有时也会对自己感到不满,这时我会画一张大大的笑脸,朝着自己微笑,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首先必须喜欢自己。
问:你对很多问题的独到见解从何而来?
答:多读书,读健康积极向上的书。多思考,从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一面,这对我们的人格健全有好处。
关于幸福、人生与理想
问:可以说你现在是全校乃至全军的名人了,这些荣誉的到来是否打乱了你的生活?你怎样看待它?
答:最近这一切确实打乱了我的生活,我也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我想"成才标兵"这个名字应该属于一类人,而不是我一个人。它代表了一种精神和一种成才方式,我只是作为一个例子,把这种精神和成才方式传播给大家。
问:你前不久去了首都北京,能讲一讲你的见闻吗?
答:我在北京参加了一系列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军仪仗队,迎接我们时他们采用了151人的最高迎宾仪式,那庄重与威严的气氛深深震撼了我。后来我参观了他们的宿舍和食堂,看到他们的宿舍很狭小,食堂也比我们的简陋多了,也见到了他们最拿手的一大缸一大缸的"腌菜"。以前他们对我是一幅画,而现他们对我是一个谜,他们怎么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创造出那么伟大的奇迹呢?我觉得这就是艰苦奋斗精神活生生的体现,无私奉献精神活生生的体现。
问:我们都知道你在北京受到了江主席的亲切接见,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生难有的殊荣,当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答: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的的确确是沧海一粟,周围的所有人都非常优秀,我与他们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要继续努力。
问:你认为哪一种生活最幸福,平淡的还是出名的?
答: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方式。只要每个人都去努力地生活,认真地对待生活,都会得到幸福。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社会才显得多元而丰富。
问:人的一生离不开奋斗目标,那么你的下一步目标是什么呢?
答:我不是一个为目标而奋斗的人,有的只是一种方向。过去,我希望自己对生活的了解多一点,知道的多一些。现在我想尽快适应研究生的生活,这对我也应该是充满压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