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武警在全疆范围内实现整体联动实时指挥
军报讯梁金辉、姜永安报道:盛夏,日烈蝉噪。南疆某监狱劳作区里一重刑犯突然冲出警戒线脱逃。危急时刻,远在千里之外的武警新疆兵团指挥部运用移动无线网络监控系统,指挥一线分队快速反应,仅7分钟就将其捕获。截至日前,该部这套集视频监控、无线传输、声像处理为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已配发到一线重点执勤中队,标志着该部在全疆范围内初步实现了整体联动实时指挥。
这个指挥部大多数基层中队驻守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点多线长。过去一线分队遂行任务时由于执勤设施落后、通信手段单一,上下指挥联络时常“脱节”。近年来,该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升部队战斗力。他们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建起了指挥部、支队、中队三级网络查勤监控系统,开辟了通畅快捷的“信息高速公路”,完成了作战指挥、综合通信、网络管理三大中心建设,并与地方公安、监狱管理部门联建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安防系统、防逃制逃指挥系统”等,为在全疆范围内实现整体联动实时指挥奠定了基础。
该部根据基层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实际,把攻关重点“下移”,着力解决制约信息化执勤水平提高的“瓶颈”,使执勤一线分队的信息终端与移动无线网络监控系统形成无缝对接。他们积极与科研院所开展协作,搭建起“互联、互通、互操作”的执勤指挥控制平台,为勤务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实现了报警灵敏、监视清晰、指挥顺畅、监控有效。所属二支队研制出“电子叫哨器”、“夜间追逃识别系统”等10余项新成果,在指挥部所属部队得到了推广。与此同时,他们还结合地域特点,探索出“戈壁冰川追逃、河谷丛林捕歼”等17种新战法,破解了20多个在高原沙漠地区联合执勤难题。
军报透露:我军新型潜艇出厂当年便形成战斗力
北海舰队某基地告别单一保障模式
实现多舰种多批次成建制保障
本报讯 张军红、张文西报道:8月下旬的一天,凌晨5时,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在北海舰队某试验试航基地营区响起。10分钟后,一艘护卫舰、一艘驱逐舰和两艘新型潜艇完成一次性加油、加水和军械装备保障补给,同时鸣笛离港。 该基地紧贴实战需要,探索保障新路,实现了多舰种多批次成建制保障。
该基地承担着繁重的试验试航任务,从水面舰艇到潜艇、从新型舰艇到改装舰艇,海军大部分舰艇都要先在这里接受最严格的试验试航检测后,才能拿到加入战斗行列的“通行证”。近年来,随着一大批技术含量高的新装备陆续列装,来基地试验试航的舰种越来越多,任务需求大与保障能力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能否改变传统单舰种保障模式,尝试多舰种多批次成建制保障?基地党委制定完善了《多舰种试验试航验收服务保障网络》等10多套保障预案和7套辅助预案,拓宽保障途径,挖掘内部潜力,努力缩短保障时间,走出了一条快速保障新路。
为让新的保障模式顺畅实施,他们经常设置战术背景,组织部队在交通受阻、通信不畅、天气复杂、停水停电等恶劣条件下进行军械物资的快速补给图上推演、港岸演练和海上实练,并按照官兵专业特点开展“一专多能训练”,采取相近专业岗位统一训练、交叉岗位轮换训练等办法,对90%的技术干部和高中级士官进行多岗位强化训练和梯次训练。同时,他们成立了以老专家、高学历军官、高级士官组成的保障专家组,为多舰种多批次成建制保障提供决策咨询。
这些改革已经结出硕果:近年来,他们先后圆满完成了从新型舰到改装舰等70余艘舰艇的试验试航任务。在基地试验试航的某新型潜艇实现了当年出厂、当年完成全训,在航率、昼夜航行和出海时间均创造了同型潜艇的新纪录。
军报披露民兵部队用目力观察“敌”小型机
周干本报特约通讯员赵凌宇
8月24日清晨,华中某地。
绿树掩映下的空军某雷达阵地,60多名身着迷彩服的民兵悄然进入战位。
上午9时16分,指挥所传来命令:“‘敌机’已降低高度进入雷达盲区,企图摆脱监控,请某民兵雷达阵地勤务保障大队立即上报空情。”
接到指令后,担负目力观察指挥任务的指挥员果断下令:“民兵目力观察分队转入一等,全面上报空情!”各战位上,一双双警惕的眼睛透过望远镜和经纬仪,布下一张恢恢天网。1分钟,2分钟……2分32秒,突然对讲机里传来民兵观察员吴文军兴奋地呼叫:“1号哨位发现目标,方位×××,高度×××,小型机2架。”紧接着,2号哨位和3号哨位也报告发现目标。
笔者透过望远镜眺望天空,在民兵测报的位置果然有两个小黑点在云层里快速移动。临时指挥所内,民兵标图员在现役官兵的指导下,根据不同位置民兵测报“敌机”方位距离情报,迅速在敌我空中态势图上作业。
几分钟后,上级指挥所传来通报:经与友站及上级指挥所反馈综合信息核对,民兵目力观察的情报准确率达100%。得知这一消息后,阵地上顿时响起一阵掌声……
2004年,空军第一支民兵雷达阵地勤务保障大队在广空某雷达站组建。为把这支队伍锻造成为万里空疆“千里眼”,广空某雷达团与当地军分区、人武部共同努力,编写了《空军民兵雷达阵地勤务保障大队训练提纲》、各专业课目训练教案等,先后组训民兵数百人,专业训练考核全部合格。
“东南方向约300公里处有‘敌机’向你方向袭来,立即做好阵地伪装防护。”10时20分,上级指挥所又发来远程预警情报。按照“敌机”时速和攻击距离计算,民兵们只有10分钟的反应时间。
只见民兵伪装防护分队迅速开启烟雾发生装置,整个阵地顿时遮蔽在浓浓的烟雾中。远处一块空地上,民兵们又迅速行动,盖伪装网、搭帐篷、扛沙袋、砌胸墙,一座惟妙惟肖的假雷达阵地渐渐成形。随后,诱饵目标开始工作,发射出大量虚假无线电信号……笔者一看时间,用时不到8分钟。
演练结束后,广空某雷达团领导高兴地对笔者说:“雷达民兵首次综合演练就取得优秀成绩,标志着该大队已经形成雷达阵地勤务保障能力。”
太强了!军舰10分钟就能完成补给离港
北海舰队某基地实现多舰种多批次成建制保障
8月下旬的一天,凌晨5时,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在北海舰队某试验试航基地营区响起。10分钟后,一艘护卫舰、一艘驱逐舰和两艘新型潜艇完成一次性加油、加水和军械装备保障补给,同时鸣笛离港。该基地紧贴实战需要,探索保障新路,实现了多舰种多批次成建制保障。
该基地承担着繁重的试验试航任务,从水面舰艇到潜艇、从新型舰艇到改装舰艇,海军大部分舰艇都要先在这里接受最严格的试验试航检测后,才能拿到加入战斗行列的“通行证”。近年来,随着一大批技术含量高的新装备陆续列装,来基地试验试航的舰种越来越多,任务需求大与保障能力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能否改变传统单舰种保障模式,尝试多舰种多批次成建制保障?基地党委制定完善了《多舰种试验试航验收服务保障网络》等10多套保障预案和7套辅助预案,拓宽保障途径,挖掘内部潜力,努力缩短保障时间,走出了一条快速保障新路。
为让新的保障模式顺畅实施,他们经常设置战术背景,组织部队在交通受阻、通信不畅、天气复杂、停水停电等恶劣条件下进行军械物资的快速补给图上推演、港岸演练和海上实练,并按照官兵专业特点开展“一专多能训练”,采取相近专业岗位统一训练、交叉岗位轮换训练等办法,对90%的技术干部和高中级士官进行多岗位强化训练和梯次训练。同时,他们成立了以老专家、高学历军官、高级士官组成的保障专家组,为多舰种多批次成建制保障提供决策咨询。
这些改革已经结出硕果:近年来,他们先后圆满完成了从新型舰到改装舰等70余艘舰艇的试验试航任务。在基地试验试航的某新型潜艇实现了当年出厂、当年完成全训,在航率、昼夜航行和出海时间均创造了同型潜艇的新纪录。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