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旬,记者慕名来到兰空航空兵某师采访,发现过去那种人工抄写卡片、翻书查资料等落后的机务保障模式不见了,只见网络中心内,手指在键盘上跳动,荧屏在眼前闪动,机组飞行准备、工作进度等以图像、文字和数字的方式,尽显方寸荧屏。指挥员轻点鼠标,一条条维修指令迅即传输到机棚,机组人员接到指令,立即展开维修保障工作。
维修信息实现共享
9月2日,该师所属新机团机务大队质控室主任师斌,在电脑上输入相关数据,不到5分钟一份电子工作卡片便自动生成。随后,起飞线各机组人员打开笔记本电脑,利用开设到每个机棚的网络终端接收到当日工作计划,迅即按指令展开工作。通过联通指挥机关和内外场的自动化网络系统,该师结束了多年来人工填写维修工作卡片、人工抄送保障计划的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网上订计划、网络传信息。
据该师装备部长赵新舟介绍,为搭建便于实施技术支持和网上作业的计算机网络保障平台,该师建起了联通指挥机关办公区、外场和修理厂的局域网,实现了指挥调度、质量控制、飞行保障实施等各个环节的自动化处理,并与师、团机关及场站相关业务部门实现互联互通。与此同时,在软件建设方面,他们自主开发了电子卡片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发动机综合监控管理等10多种应用软件,实现了维修信息共享和指挥自动化。
战鹰故障网上找“处方”
这天,记者置身于兰空航空兵某师飞行现场。中午12时20分,一架战鹰飞行准备完毕,即将驶出机棚时突然发现转速异常,起飞立即中断。机械师于建虎打开电脑,点击机务大队单机维修信息系统,输入相关故障数据。瞬间,屏幕上出现12条发动机启动异常的故障现象分析信息以及15种排障方案。机组人员根据系统发布的排障方案“对症下药”,仅用8分钟便找到“病根”。20分钟后,战机又呼啸着冲向蓝天。
兰空某师创新机务保障模式
该师以维修管理网络信息平台为支撑,将维修保障各类信息、质量控制等情况建成综合数据库并发布到局域网上,实现了维修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极大地提高了机务保障效益,使飞机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维修一线管理可视化
走进新机团机务保障中心监控室,正在现场指挥调度的大队长黄玮波介绍,运用指挥保障实时监控系统,可以观察到机务现场每架飞机的维修、每名官兵的工作情况,实现军区空军、师两级指挥机关对飞行现场全方位的掌控。
“××号出现故障!”耳机里突然传来空中一架战机报告出现故障的声音。此时,机务指挥中心显示屏上,可以看见这架战机正在飞行指挥员的引导下调整飞行姿态的航迹。战机空中出现故障后,黄玮波立即通过机务大队维修网调出该机当日飞行计划及单机履历信息,与机组人员一同对故障进行地面会诊,并迅速做出维修预案。机组人员随即奔向工作岗位,战机一返航,他们就立即展开了维修排故工作。
如今,指挥保障实时监控系统通过与飞行指挥塔台进行数据信息连接,可直接将飞机空中状态传回机务指挥中心,机务指挥员能在发现空中情况的第一时间实施指挥,为战机安全返航做好应急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