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0月26日电 特约记者王永孝、特约通讯员韩海峰报道:今天,第二炮兵某研究所导弹装备质量评估系统、特种装备安全拆分系统等3项重大科研成果相继投入使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庞大的科研项目,只花了60万元。该所所长王国庆感慨地说:“这3个项目能节省近千万元,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给我们生了一窝‘金蛋’!”
这个研究所由于科研性质独特、科技含量高、涉及专业广,科研项目对科研设备和实验环境依赖性较大。近年来,该所虽已建成4个全军重点实验室,但因条件有限,只能满足部分科研需要。由于科研设备和实验环境的制约,使得许多专家有劲使不上,一些能够直接生成战斗力的重大科研课题被迫“搁浅”。
强烈的使命感,促使他们把目光投向了社会科技发展的“快车”。去年初,研究所组织专家对国家有关重点实验室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并根据需要签订有偿租用协议;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航天工业总公司、西北工业大学等9个科研院所和4个武器生产厂家联手,建立了开展技术合作、以学带研等方式的科研协作关系,使搁置已久的15个重大科研课题先后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
某型特种导弹装备拆检复杂,影响了部队作战快速反应能力。为此,他们把这项重大科研课题搬进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某国家重点实验室,很快研制出新型拆检装置,使拆检操作人员减少一半,作战效能提升3倍;高级工程师方剑青带着多年未果的4项科研课题,进入西北某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科研项目有3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借助国家重点实验室,不但催生了15项重大科研成果,还给这个研究所带来了可观的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近年来,该研究所节省科研经费数千万元,一大批科技人员在科研攻关中增强了素质,成为所里的科研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