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记者从第二炮兵某工程设计研究所获悉,该所组建30年来,研制的1500多项科研成果全部转化成战斗力,其中200余项创新成果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
该所是我军战略导弹部队惟一担负阵地勘察和设计任务的技术保障单位。如何使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战斗力?组建30年来,他们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
瞄准战场需求,到一线优选科研课题。该所采取下连当兵、交流代职、到部队调研和工程回访等形式,组织技术干部深入一线选取研究方向、拿出科研方案,确保科研课题与战斗力建设直接挂钩。某部导弹阵地工程完工后,导弹测试运转问题未能解决,成为制约战斗力提升的“瓶颈”。在该部代职的2名技术人员了解情况后,马上向所领导汇报。研究所随即成立课题小组,很快拿出了解决方案。近年来,该所技术干部年均下部队100天以上,所选科研课题都从战场需求中得来,每年为部队解决技术难题上千个。
建立多方协作攻关机制,聚才集智联袂攻关。该所不断探索“管、研、用”一体化攻关机制,把机关、部队和科研人员“捆绑”在一起,使科研与战场需求同步、科研课题与战斗力建设同步、研究过程与骨干培养同步、研究成果与推广应用同步。“在特殊条件下构筑导弹阵地的研究与实践”等10多个重大科研课题,都是在多方协作联合攻关中完成的。
建立科研成果推广机制,让科研成果快速落地生根。该所在二炮各部队建立了15个科研成果推广站,定期通报科研立项的进展情况,搜集科研课题在部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科研课题方案。该所综合室在“低放射性废水处理装置”科研立项过程中,研究人员拿着设计方案在部队反复征求意见,方案先后修改了5次,成果面世后深受部队欢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解放军报/张军、夏洪青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