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谭洁、特约记者卢峰报道:全系统参与,全时空干扰。6月初以来,西北大漠上空惊雷滚滚,空军航空兵某师实施复杂背景下的激烈对抗,逼老战机以优势之“敌”为对手,谋制胜之道,实现多项突破。
21日,迎着东方微露的晨曦,数架“红军”老战机挟雷裹电逆风而起,准时到达待战区域。“蓝军”从何方袭来?施以何种战法?“红军”一概不知。突然,性能先进的“蓝军”战机编队凌空出现,加之地面电子干扰、高炮、导弹等部队的介入,“红军”陷入绝境。“红军”空中指挥员综合判断空中态势,灵活指挥战机协同动作,快速形成对“蓝军”的整体战术优势。
几分钟后,空战结束。此批“红军”战机尚未集合返场,另一批次“红军”战机已飞至待战空域。起飞、对抗、返场,在持续10余个小时的空战中,“红军”飞行员每次地面休息时间不足30分钟。空战的强度和难度之大,已接近人员和装备的极限。
对抗逼老装备指战员找差距,查问题。当晚,“红”“蓝”对抗双方成员共同查看当天空战监测评估系统,逐套动作、逐个环节研究分析各自在战法运用等方面的利弊得失,寻求对策。
据该师师长张义瑚介绍,激烈对抗使指挥所适时转换指挥引导方式,并以灵活多变的空地指挥弥补装备之不足;也逼着老战机实施精确化保障,从战机落地到再次起飞,先后保障的千余架次飞行,全部一次开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