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华 张立军 本报特约通讯员 喻志林
11月中旬,西藏军区边防哨所一批被宣布退伍的老兵们即将陆续下山。在离开哨所的前一天,笔者连线部分哨所,电话采访了部分老兵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
昆木加哨所 11月12日
主人公:三级士官 李方福
故事讲述:下山前再走上边防线去巡逻
这天上午,当哨所干部宣布退伍名单时,李方福清清楚楚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明天上午,也就是说还有24个小时,他就要和几个老战士永远离开哨所了!想到这里,李方福的鼻子一酸,伤感的泪水涌了出来。
王克贤摄于新疆石河子武警支队
昆木加哨所海拔4900多米,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李方福在这高寒缺氧的“雪域孤岛”整整工作、生活了7年多,度过了2500多个日日夜夜,在风雪边境线上参加过100多次巡逻,曾被上级评为“边防巡逻执勤先进个人”。
午饭后,哨所按计划要到某山口执行巡逻任务,考虑到老兵即将离队,巡逻名单上没有了他们。李方福急了,私下找到了哨长杨伟涛说情:“哨长,请批准我最后一次参加边防巡逻吧,以后再没这个机会啦!”
杨哨长关切地说:“明天返回团部的路途很远,你还是好好休息吧。”
“不,我不能带着遗憾下山!”李方福说着,伤心的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转。哨长见状,叹息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吧,批准你了……”
天昏地暗,风雪交加。李方福和战友们步履艰难地向山口进发。这条巡逻道他记不清已走过多少次了,每次都充满危险与艰辛。一路上,他不断给战友们提醒,以后大雪天,经过哪段路时要特别小心,哪里最容易发生雪崩……
下午4时许,当9个“雪人”爬上某山口,例行对周边情况进行观察后,在界碑前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李方福自豪地举起右臂,激动的泪水止不住再一次“簌簌”流下来……
则里拉哨所11月14日
主人公:上等兵朱昌平
故事讲述:抱着杜鹃花苗睡了一通宵
朱昌平是14日下午被宣布退伍的。宣布退伍命令前那阵子,他还呆在哨所旁边那个狭小的塑料温室里,琢磨着三盆杜鹃花苗咋越冬呢!
朱昌平是个花草爱好者。去年冬天,他主动要求来到艰苦的则里拉哨所。哨所坐落在海拔4300多米的雪山之巅,寸草不生。尤其到了冬天,哨所被厚厚的积雪包裹着,白茫茫一片。看着官兵们渴望绿色的眼神,朱昌平托战友从山下带来了几盆花草,精心呵护。可是,几盆花草没能抵挡住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最终“撒手人寰”。
朱昌平没有气馁。今年春天,他从山里挖回几株高原杜鹃花苗种在花盆里。在他的细心培育下,盛夏时节,花苗竟然开出了几朵花儿来,给哨所增添了几分生机。
然而到了八九月份,山上的气温急剧下降。进入11月份以来,晚上气温甚至达到了摄氏零下20多度。为了给花苗创造一个温暖的环境,白天,朱昌平将花盆放入塑料温室保温;晚上,用塑料薄膜将花苗裹着放进宿舍。
当被宣布退伍,朱昌平第一件事就是和战友们一起探讨怎样使花苗安全越冬。大家集思广益,总结出了在薄膜外再加一层旧棉衣等5条有效方法。
临近下山,朱昌平对亲手栽培的杜鹃花苗依依不舍。这天晚上,他索性将花盆放到枕旁,抱着一盆花苗睡了一通宵。梦乡中,他还在一遍遍默默祝福:“愿你们平平安安过冬,哨所战友需要绿色!”
詹娘舍哨所11月15日
主人公:一级士官唐粟潜
故事讲述:编织好这条特殊用途的“保险绳”
唐粟潜是两个月前从边防某连调到詹娘舍哨所的。这个面积仅40余平方米的哨所高悬在十分陡峭的山顶上,悬空的地方用水泥柱和木料支撑着,官兵们称其为“雪山高脚屋”,哨所也因风雪雷雾特大而闻名西藏。
刚来哨所的那天傍晚,大雾弥漫,两步之内看不清人影。唐粟潜上厕所时,哨长普琼达拿来几根连接在一起的背包带,让他系在腰间。
唐粟潜有些不解。
普琼达哨长耐心解释说:“哨所风大,人容易被旋风刮下山;雪大,人容易滑倒滚下山崖;雾大,人容易看不清路而发生危险。”唐粟潜顿时明白了腰系“保险绳”上厕所的重要意义了。
唐粟潜是个有心人,他很快发现,背包带当作“保险绳”,一来连接处容易脱节,二来影响战备工作。于是,前不久,他托山下的战友捎来了几百米尼龙绳,打算将这些绳子制作成长80米,粗3厘米的专用“保险绳”。这样,战友们上厕所就更加安全了。
就在唐粟潜准备编织“保险绳”那段时间,冬囤工作和巡逻任务非常重,事儿暂时搁了起来。11月15日,当唐粟潜得知退伍名单上有他时,便连夜赶制“保险绳”,算是临走前,再为哨所战友做件事情吧!
乃堆拉哨所11月15日
主人公:三级士官袁祥忠
故事讲述:给牺牲的指导员坟茔添把土
“老指导员,我看您来了。明天我就要离开哨所了。退伍后回到家乡,天各一方,或许以后看您的机会很少了……”袁祥忠心里一边低声啜泣,一边将祭品轻轻地放在坟茔前。
袁祥忠在哨所当新兵的时候,指导员穆忠民给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真比亲哥哥还亲。穆指导员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每天晚上坚持两次查铺,看战士们睡得好不好?冻着了没有?可是,有一年夏天,穆指导员到哨楼查铺回去的路上,由于浓雾弥漫,尽管小心翼翼,但不幸还是发生了:他一脚踏空,摔下悬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袁祥忠家境富裕,在家备受父母宠爱。刚当兵到哨所,嫌条件太艰苦,一心想着在哨所“混”两年走人。指导员对他的关心,使他感到了部队大家庭的温暖,工作渐渐有了起色。而指导员的英勇牺牲,更使他完全变了一个人:别人牺牲了性命,活着的人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袁祥忠心里憋着一股干劲,放弃家庭优越舒适的生活,从新兵干到了三级士官,而且一直守卫在高寒缺氧、海拔4300多米的乃堆拉哨所。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被上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官”。这一切,都来自于老指导员冥冥之中的精神鼓励。
风越来越大,天空飘起了雪花。半个小时过去了,袁祥忠捧起几把土,添在老指导员的坟茔上。再环顾烈士陵园30多名边防官兵的墓碑,袁祥忠的心情更加沉重。他举起右手,最后一次向九泉之下的战友们敬礼告别……
编者感言
老兵,雪山永远铭记你
周猛
秒针转动一圈是一分钟,分针转动一圈是一小时,时针转动一圈、再转动一圈是一天。在告别部队告别军旗的最后一天里,雪域高原的老兵们向我们展示了一片坦坦荡荡的胸襟。他们在仅有的24小时内,想到的是战友,是集体,是至高无上的军人荣誉。展读这些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深深理解了流传在风雪高原上的一句名言:“在这里,海拔的高度就是精神的高度”;也让我们再一次把目光和敬意投向这些大山的儿子、祖国的脊梁:雪山永远不会忘记你。老兵,祝你们一路平安,去创造新的人生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