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雄师-某团探索高寒山地联合作战训练

王朝家有宠物·作者佚名  2007-01-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王庆林 汪宇堂 摄影

深秋时节,喀喇昆仑高原的腹地。某战役兵团的野战指挥方舱内,一幅幅电子地图清晰地展示出“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决心意图和行动方案。只见“红军”指挥员轻点鼠标,霎时间,一场在高技术条件下诸兵种高原山地通道反击作战演习在“生命禁区”拉开战幕。

这个驻疆战役兵团坚守着祖国的西北门户,战略地位重要。近年来,他们以军委新时期战略方针为指导,坚持一切工作向“打赢”聚集、瞄准未来、从严治训,把部队拉上海拔5200米的昆仑高原,探索和研究“联训 、联战、联防、联保”的新路子,极大地促进了部队实战能力的整体跃升。

在诸兵种协同战术训练中,该兵团积极探索高寒山地一体化作战模式,初步建立了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系统。兵团打破传统的协同办法,通盘制定了信息化建设方案。按照由下到上、先分后台的原则,逐级抓好军、师、团侦察情报、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综合保障等子系统的集成,对整个系统进行资源整合、升级改造。结合高原地域特点,兵团组织装甲兵、炮兵、工程兵、防化兵等兵种应急机动部队,以及特种部队、电子分队,利用它们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优势和综合集成的效果,进行高原寒区检验性训练;再按照“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推进、滚动发展”的原则,逐步扩大到战役兵团一体化训练试验,构成组织严密、快捷高效的作战体系。

根据高寒地区植被少、可利用的地形地物少、作战力量生存条件差、隐蔽企图难度大的特点,战役兵团解决机动道路艰险、渗透路线少、隐蔽投送兵力难、作战准备和战场适应周期短等兵力投送难题,组织部队探索了空地结合、立体投送、小群多路、佯动渗透等兵力投送新方法。他们还解决了高寒条件下,一些新装备战技术性能严重下降、信息传输易中断的问题,掌握信息作战的主动权。

仅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近年来,这个兵团多次将所属部队全员额、成建制开上风雪高原,在近似实战的背景下摔打磨砺部队。他们把练谋略、练指挥、练合成、练综合保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部队全方位、实时侦察监控能力和对重要目标、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精确打击、信息作战能力。几年来,他们在5项军兵种专业训练上填补了高寒条件下信息化作战的空白,收集整理出了数千组有价值的训练数据,制定了20多种适应高原作战的新训法,为高寒山地的联合训练起到了示范作用。

点击详见本文图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