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铁流,直奔瀚海腹地;炮声隆隆,震醒沉睡戈壁。初春时节,沈阳军区某师分兵多路开进荒漠戈壁深处,展开了一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装备保障演练。
连续四昼夜,机动千余里,该师官兵在激烈的对抗中,上演了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战时抢修保障的“好戏”。
漫天黄沙中,某新型火炮牵引车突然熄火——
换件修理快速告捷
[现场回放]狂风突起,沙尘漫天。凭借恶劣天气的掩护,担负尖刀的“红军”某突击分队加快了行军速度,直逼“蓝军”前沿防御阵地。突然,一辆新型火炮牵引车意外熄火。
整个车队被迫停下“脚步”。情况紧急,此时,分秒都关系到整个战局的进程。伴随保障组迅速赶到,进行检查。“内置式电子调节器短路了”,诊断故障后,维修人员查询随身携带的电子维修手册。如果对原件进行维修,至少需要3个小时。伴随保障组果断决定,实施换件修理。保障组长迅速将装备受损情况、拟采取的抢修措施以及保障需求报告给指挥中心。20分钟后,器材保障队送来了所需配件。维修人员迅速换上了新的电子调节器。一直在旁焦急等待的司机,马上跃身上车,脚踩油门,车后卷起一溜烟尘。
[新闻解读]战场上,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一切。过去进行保障演练,不管装备哪里坏了,坏到何种程度,通常都采取就地对原件进行修理的方式,修多长时间算多长时间。此次演练中,这个师对修理方式进行了改革:变原件修复为换件修理。对于短时间内修复不了的原件,换上新的配件,此举既保证了有故障或受损的装备能迅速恢复作战能力,缩短了维修时间,又避免了过去因装备“趴窝”而贻误战机的尴尬局面。
夜黑风高,3辆坦克迷路陷入沼泽——
临危“客串”身手不凡
[现场回放]第二天夜里,月儿钻进了浓云里,四周漆黑如墨。“明早8点之前必须赶到H地域的无名山”。突然接到上级命令,“红军”装甲坦克分队迅速开拔,分两路向集结地挺进。由于路况不明,只顾向前赶路的3辆坦克,不小心陷入了沼泽中。
“我是03号,请求支援!”情况很快上报到装备保障指挥部。按理,这3辆陷入沼泽的坦克应该由修理分队实施拖救。可是,保障指挥部当时只能调整出一辆坦克牵引车,用它拖救3辆坦克至少需要2个小时。“如果等待救援,显然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域。”指挥官当机立断:由经验丰富的士官骨干组成“现场抢修队”,利用简易器材想方设法拖救淤陷沼泽的坦克。结果,“现场抢修队”用了不到1个小时便成功将3辆淤陷坦克拖出,之后还对泥水堵塞的部件进行了及时清洗维护。
[新闻解读]既能战斗又能维修的人才是实现装备保障有力的关键。如果在修理和使用之间划一道鸿沟,修理只管修理,使用只管使用,就会大大降低战时装备保障能力。要想实现“打赢”目标,就必须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开辟未来保障的新途径。该师针对士官比例增大的实际,采取上级培训、军地共育、岗位互换、交叉锻炼等多种手段,实现了士官队伍一专多能、工种互换。目前,该师90%以上的士官都掌握了3门以上相关专业。
无名山下,指挥员向“千里之外”发出求援信号——
远程诊断大显神威
[现场回放]寂静的无名山下,狼烟滚滚。经过一夜急行军,“红军”各坦克分队进入指定集结地域。此时,离发起攻击的时间剩下不到2个小时,参演官兵立即进行大战前的最后准备。所有坦克车长、驾驶员、瞄准手各就各位,仔细检查各个环节。
“报告,04、09号坦克出现故障,稳定器不工作。”前线装备保障指挥所收到紧急电子文件后,马上组织抢修。可是,维修人员采用了许多办法,累得满头大汗也没将这两辆新型坦克的故障排除。见此情景,“红军”指挥员决定:“打开车载远程网络支援系统,向专家求助。”几分钟后,他们与远在北京的装甲兵技术研究所取得了联系。现场维修人员把故障部位、故障现象及已经采取的措施等信息输入系统,传给了专家组。通过远程可视技术,千里之外的专家指挥抢修人员替换相关零部件,很快排除了故障。
[新闻解读]大批高技术装备的列装,给装备保障带来技术难题,迫切需要运用科技创新成果解决。针对未来战场装备抢修需要,该师积极探索智能化快速维修保障的路子。他们与驻地院校专家共同攻关,联合开发了车载远程网络支援系统。该系统集数字网络,无线扩频通信、多媒体视讯、电子地图等技术于一体,实现了野战条件下部队可视化装备保障指挥、战损智能评估和远程技术资源实时查询,可随时寻求专家远程支援,协同完成战场抢修任务,是战时装备保障的“千里眼”与“顺风耳”。
拂晓出击,炮兵分队突遭“蓝军”炮火袭击——
智能辅助精确抢修
[现场回放]天微微露白,“红军”炮兵分队按作战计划向某地域快速机动。三十几辆牵引车拉着火炮,穿行于高低起伏的沙丘之间。
“咚咚咚……”一排排炮弹突然袭来。“蓝军”通过无人侦察机预先掌握了“红军”炮兵分队的机动路线。情况紧急,指挥员命令大家迅速依托地形进行隐蔽。
“我6门火炮受损,具体情况是,两门炮身损坏,一门千斤顶损坏,一门方向机损坏,一门高低机损坏,一门轮胎损坏。请求支援!”听完报告,装备保障中心值班员马上打开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了最佳维修方案。不久,抢修组携带器材到达阵地。有的换件,有的调试,不到20分钟,就恢复了6门火炮的技战性能。
[新闻解读]精确诊断是精确抢修的前提。这次抢修创造了该师维修史上的几个之“最”:维修人员最少,携带工具最少,所带配件最少。精确化保障,是未来作战装备保障的发展趋势。该师通过信息化系统和计算机模拟,自动分析保障需求,定下方案,快速准确地将各种维修器材在战斗区域内合理流动、就近输送,实现了战时精确化保障。
枪林弹雨中,维修新手为何从容不迫——
心理过硬处变不惊
[现场回放]进入沙漠第4天,是战斗最激烈的一天,也是生死大搏斗的一天。双方坦克群在一片平坦、开阔的戈壁滩上进行决战。几个回合下来,“红军”出现人员伤亡,部分武器装备受损,攻势渐弱。“蓝军”抓住这一战机,组织坦克、装甲作战集群发起反击。
“红军”并未慌乱,冷静应对,战局很快进入僵持阶段。此时,“红”“蓝”双方谁先得到力量补充,胜利的天平就会倾向那一方。
“06号坦克被炮弹击中,发动机严重损坏。请速派维修人员抢修。”“红军”坦克分队指挥员向装备保障指挥所求援。
接到求援,保障组长犯愁了。所有维修人员此时都派到一线抢修战损坦克,组里只剩下两名士官,都还是个新手。派不派他们去呢?见组长疑虑,他们主动请缨:保证完成任务。
面对呼啸的炮弹,维修新手从容不迫,异常冷静,半小时后,06号坦克被“救活”。与此同时,其他战损装备也重新投入战斗。“蓝军”一看情况不妙,赶紧掉头撤退。在“红军”围追堵截下,无路可逃的“蓝军”最终举起了白旗。
[新闻解读]现代战争的高强度、快节奏、残酷激烈,使装备保障支援的难度增大。更加复杂的战场环境,对维修保障官兵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挑战。
该师紧密结合未来战场特点,积极探索战场环境心理训练机制。他们聘请心理训练专家进行指导,先后研发了“心理咨询系统”和“战场环境心理训练网”等软件,建成了集心理适应训练、心理调节训练、心理承受训练于一体的战场心理综合训练平台,有效地提高了官兵的战场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在复杂战场环境中做到处变不惊、坦然自若、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