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就有“肥差”、“瘦差”之分。官场之“肥”,肥在中饱私囊;商场之“肥”,肥在垄断福利;娱乐之“肥”,肥在“眼球效应”。若捞得一“肥差”,恐怕你不想让口袋鼓都难。英语中,俚语“gravy train”指的就是“肥差、美差、不费吹灰之力就可赚钱的工作”。
“肥差”之肥,说白了,就是“油水”大。看来,这“gravy”(肉汁)倒也能和汉语中的“肥”对应呢。
据载,“gravy train”最早出现于上世纪20年代,本意指“能赚钱的火车”,由那些终日与火车打交道、四处漂泊的流浪汉“发明”而来。对流浪汉而言,如果能搭乘上一辆长途火车,他们几天的生计就不用愁了,最起码能保证有地方睡,有东西吃(当然包括靠乞讨和顺手牵羊等多种“方法”啦)。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be on a gravy train/to ride the grave train”逐渐引申为“工作清闲、外快却很多的职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有一种狗食也叫做 Gravy Train。加水搅拌之后,这种狗食就变成了一种棕色的液体,看上去确实像诱人的肉汤。
看下面一个例句:Many government official in America is on the gravy train.(美国政府很多官员工作清闲却薪水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