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方卓+郑智,赶不上一个宿茂臻
文/剑剑飘红
“中国先生”郑智加盟英超,董方卓成功签约曼联,引发了中国足球对留洋的新一轮盲目崇拜。作为一个小小的球迷,这个时候反对球员留洋,很有点“螳臂当车,不自量力”的嫌疑。但这不能成为我缄口不言的理由。
提高中国足球水平,是“支持中国足球留洋派”最常挂在嘴边上的一个理由。这个帽子很大也很重,也是使得很多人不敢明目张胆地反对球员留洋的的重要原因——因为稍有不甚,反对者动辄就会被戴上“中国足球的罪人”的帽子。很不幸,今年鲁能和申花都因为畏惧这顶帽子而做了一回吃黄连的哑巴:明明是核心球员的出走影响了自己队伍的发展,心里有一万个舍不得,却还要振臂高呼“支持”,做出一幅大义凛然的样子。
然而,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中国球员出国留洋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至少到现在,这种提高还只是落实在支持留洋者的舌头尖上。粗略算来,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到欧洲留洋的中国球员一多达十数人,从后卫到前锋,组成一支国家队已经绰绰有余。但是掰着指头细数起来,这些球员真正站稳脚跟的却很少,出去后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的更是鲜见。而在现役“留洋军”中,无论是被中国媒体吹捧为“邵核心”的邵佳一,还是被吹嘘为“中国太阳”的孙继海,无一不是在板凳上苦苦挣扎的边缘球员。从近两年海归球员在国家队的表现来看,他们的水平不是进步了,而是退步了。
即使退一步讲,这些留洋球员的水平能够有明显的提高,但靠着一两个个体的发挥能够改变积贫积弱的中国足球吗?其实我们都明白,中国足球根本的问题在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落后,在于国内联赛发展的缓慢和低水平,靠球员留洋,显然难以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反对球员留洋并不等于提倡中国足球闭关锁国,“走出去”仍然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堂必修课。但在走出去的人选上,处在主体的并不应该是球员,而应该是教练和管理者。只有他们,才能够迅速地吸收国外足球管理、经营的先进理念。假设中国足球的管理者是一群“海龟”,像那种随便取消联赛升降级、建议中超南北分区的低级错误就不可能会出现,中国足球也就不会像今天这样让我们失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像宿茂臻这样退役之后去留洋的方式更有推广的价值,他带给中国足球的好处,也许要比董方卓、郑智、孙祥们更要多得多。
反对球员留洋系列:
■
董方卓的奥迪A3拉不动中国足球的破
■
就是要反对郑智留洋
■
欧陆豪门的“媚眼儿”与中国足球的“性幻想”
■
留洋“板凳军”救不了中国足球
■
旅欧球员度过快乐周末 一日风光难挽整体颓势
■
董方卓,这个第一不太美!
■
杨昌鹏就是二流子嘴上的那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