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人才招聘标准 技能、经验、英语缺一不可

王朝英语沙龙·作者佚名  2007-01-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近日,在一场“中国毕业生就业现状论坛”上,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吴海表示,“只有10%的大学生符合跨国公司的人才要求。”

该论断来源于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与麦肯锡中国分公司共同的报告《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该报告是对83位跨国公司招聘本土大学毕业生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士访谈后作出的。

根据麦肯锡的上述报告,跨国公司“10%的人才标准”主要包括必备技能、实践经验和英语水平。该报告显示,跨国公司发现大学毕业生当中极少有人具备从事服务业的必备技能,“10%的中国求职者适合在外国企业中担当我们所研究的9种职位:工程师、财务人员、会计、定量分析员、通用类人才、生命科学研究人员、医生、护士和辅助人员”。

以工程师为例,中国拥有160万名年轻的专业人士,然而,被访的人力资源主管都认为,此类职位的求职者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教育体系偏重理论,和欧洲或北美的工程类大学毕业生相比,一些中国学生缺乏参与项目或团队协作的实际经验。另外,英语差也是跨国公司拒录部分求职者的原因。

一位著名外企负责人说,选择大学生,主要看能否很好地融入这个团队和是否有能力把相关行业的知识学会。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在未来5年的研发投资预期中,中国将成为最吸引全球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国家,有高达61.8%的大公司表示将在中国投资研发。

曾在多家跨国公司担任重要职务的张先生透露,一家公司把员工分为几类,一类是工作有激情的明星员工,常常超水平发挥,公司会通过职位和待遇的提升来留住他们;一类是占大多数的企业公民,为公司创造的价值超过公司付给他们的,这类员工要稳定;此外还有一些业务能力和个人能力、价值趋向都难以达到公司要求的“过客”,公司会通过一些调整让他们离开。

专家认为,大学生就业是自己和社会之间的一个匹配的过程,对选择进入跨国公司的大学生来说“在工作中,不是时刻挑战什么,而首先是适应它,尽量做一个‘企业公民’,而不是职场过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