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时间》我做了快4年,2003年10月份来的,朋友也说我“你真是女铁人”,三年这样的生活,基本上每周五天凌晨五点起来,然后晚上很晚睡觉,说你真能坚持这样的日子,想起来也很快,仔细算算三年多就这样过去了。
我们上早班,基本上每天的流程是每天晚上8:30开一个编前会,包括制片人、主编在一起讨论一下,第二天早晨主要是谈论什么样的新闻话题,9点钟经济频道有一个《经济信息联播》的节目,我们要集体收看,看有哪些共享的资源,然后第二天早上,我是5点钟起床,5点半到单位,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化妆,包括熟悉稿件,7点钟开始直播,一直到9点结束。然后我每天最幸福的事情就是9点结束之后,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和任务找你,就回家可以补一个觉,但是现在这样的日子越来越少。比如你要开会,或者是别的频道、别的节目有事情找你帮忙,也要做这样的事情,老是有点恶性循环,睡眠不够。但是节目组如像制片人、主编、编辑等等,他们头天下午就得来,可能3、4点钟就得来,一直忙到第二天9点钟直播结束,这期间如果新闻事件多,比较忙乱,晚上可能都不能休息,所以我觉得他们更加需要休息,因为熬夜总比早起要更加累人吧。
有时我跟做录播节目的主持人说太羡慕你们了,一个月可以抽几天时间把4期一个月的节目录完,他们说其实我们也挺辛苦的,有时在现场一整天就耗进去了,可能各个工种有各个工种的苦。而作为一位新闻主播就不那么轻松了,就说那天“9·11”发生,所有的安排都打破了,临时拉了一个线让你在现场解说。我觉得新闻的不可预知性非常强,就用那个词:“箭在弦上”非常确切,突发性的事件会把你预先想的事和准备好的东西全部推翻,随时迎接新的东西。
记得99年毕业,我第一天到上海电视台工作的时候,是一个叫《上海早晨》节目,也是属于直播性质的那种节目,当时要求记者给你一个导语和新闻素材,你自己要迅速看完,提炼出你一个比较感兴趣的点,放在导语,用你比较舒服和比较好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从上班的第一天起到现在一直坚持这样一种好习惯,可能自己提炼一些你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角度和东西,参与到口语化的交流当中,给人感觉可能会更加清新和自然一些,交流感更强一些。所以,我们在准备稿件的时候,像我大概6点多钟开电脑,看今天有哪些新闻素材。制片人给我们的环境氛围非常宽松,尽可能发挥,只要不违反大致的意思或者是违反什么政策性、原则性的东西就可以了。
如果一直天天这样做新闻主播,你会陷入一种比较僵化的模式。偶尔出去比如做做访谈,做做娱乐,做做别的节目,调剂了一下以后,再回到《第一时间》,好像又有了新的灵感,反正我的感觉是这样,有时出去做点别的节目,吸收点新的东西进来。
我喜欢运动,出一身汗,新陈代谢,洗一个澡,肤色就变好了。我从小像个男孩子的性格,因为有人说过我蹦蹦跳跳,以前特别好动,就跟猴子的性格一样。我在球上面有些天赋,特别是羽毛球,每周坚持打两次。以前我是旱鸭子,我是今年才学会游泳,他们说你在桂林漓江边上为什么不会游泳,我一遇水特别紧张。为什么我会游泳呢?因为5月份我去巴厘岛的时候,第一次玩了潜水,克服了对水的恐惧,回来突然有灵感,就会游泳了。但是玩球一般是一触即通,所以玩球类比较多一点。
明星羽毛球队的每周两次训练,我都会积极参加,也就是在此时此刻,和姐妹们在一起打羽毛球会把一切工作中的琐碎事情忘记……
我一直很喜欢杨澜的那种感觉,很知性、很舒服、很流畅,包括她现在做各种各样的访谈节目,也是我挺想自己在这方面有所锻炼的一个领域。因为可能我99年毕业到现在做七年,基本上都是资讯类新闻类的播报节目,也蛮想做一做能让自己各方面能力有点积累的东西,比方说像访谈这一类的,所以我还蛮欣赏杨澜的。
我觉得不管是做什么样的节目,反正我作为观众来讲,我看别人的节目,我特别不喜欢那种做作或者是装出来的样子,哪怕你的想法是跟大多数人不同的,但是你说出你是真实自我的感觉、想法,我就觉得这样就是一个挺真性情的人,就是一个有魅力的主持人。
欧阳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