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姓氏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源远流长,从上古的伏羲氏时代开始中国人就有了姓氏,至今已经五千多年了;二是中国人的姓氏是按照父系传承的,即只是在男子中一代代地相传,比较稳定。事实上,这一点恰恰与遗传学中的Y染色体的传递方式相一致,Y染色体就是只沿着男性这条脉络下传的,除了极为罕见的异常,一代代的只要是男性,就会一直传下去。
现在人们都知道,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其中X和Y染色体是控制性别的。在男人的精子中,一半含有X,一半含有Y;女人的卵子含有的都是X,没有Y。当精子中的X遇到卵子中的X,组成新的染色体对XX时,就生女孩;当精子中的Y与卵子中的X相遇,组成XY时,一个男孩就诞生了。当这个男孩再生男孩时,一定是这个Y又一次地被选中,与一个卵子中的X结合了。除极个别情况外,如果一个家族一直有男孩诞生的话,那么这个家族的染色体Y就一直传下来了,而且是同一条祖先染色体的复制品。
我们的祖先太聪明了,他们在五千多年前就用“姓”给自己的家族做了命名。当然,我们祖先这么做的时候,想到的不仅仅是标识自己,区别他人,很重要的是为了避免近亲繁殖。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此举一下子给他们家族的染色体Y打上了标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姓氏”,就是染色体Y的“姓”,因为生生死死,承载着姓的一代代的人都消失了,但染色体Y却与“姓”结合在一起,流传至今。姓的传递,就是Y染色体的传递。这真是人世与自然神奇的同构,是天人合一的典范。我甚至认为姓氏是我们中国人的一项伟大的发明,是一项不亚于四大发明的发明。
欧洲人有姓的历史不过一千多年,日本人在明治维新以后才有姓,才几百年。为什么中国人最早发明了“姓”,而且“姓”在中国能够延续下来?我猜想原因有二:一是汉语文字的简洁。单音节,一字一音,用来做姓,方便好用。西方人的语言文字用来做姓,就不如汉语方便,我们都曾有过记不住外国人复杂冗长姓名的感受;二是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就统一了中国,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制需要户籍制度配合,所有的人要登名造册,这是中国人的姓能够流传、普及、巩固以及人人有姓的重要原因吧。
中国人在传统上特别看重生男孩,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原来我以为这种现象只有文化、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意义,现在看来,并非如此,这其中有着更深的生物学上的意义。
男孩是染色体Y的承载者,而人体其他的45条染色体在人类一代一代的繁殖过程中被反复地打乱重组,加之配偶的染色体不断地补充进来,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就是基因被逐渐地“稀释”。比如,你的儿女对你的基因,只继承了1/2,你的孙子、孙女只继承了你儿女基因的1/2,随着时间的推移,祖先的基因越来越少,最终近乎于无。但是除了少数的突变外,Y染色体躲过了被“稀释”的命运,它将随着这个家族的男性成员一直延续下去。
也许这正是中国人喜欢男孩的深层原因。因为只有男孩继承了真正的祖先的一点遗产——Y染色体。这才是一个家族一直没变的东西,是一个家族真正的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