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歼10公开亮相以来,有关我国新一代双发重型歼击机(以下称“新重歼”)的研制话题也被众网友所关注。就目前的形势看,这无疑是一个有强烈需求和重大现实意义的话题。现以手边我认为比较可靠的资料为基础对大家热切企盼的“新重歼”进行一番推测。一家之言,大家姑妄听之。欢迎探讨。(本文暂不使用《航空知识》的新分代法,仍以F22/F35为“四代机”,歼10、“台风”、“阵风”、F16E/F、F/A-18E/F为第三代;也不使用含意模糊、自抬身价的“三代半”说法;混用歼击机与战斗机名称)
第一个问题:我们需要现在上“新重歼”吗?[
转自铁血军事 http://mil.tiexue.net/ ]
(只见遮天蔽日的砖头飞过来,我冲进防空洞,继续打字)别误会,考虑事情周全点是好的,咱们不要怕有人提问题。当然,既然我国的三代机与潜在(好像也不怎么潜了)对手的四代机技术差距巨大,一旦对抗,形势极其不利,我国我军需要四代机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考虑到我国目前正在推进的航空计划之多(歼10系列、Su-27/30系列、“飞豹”系列、猎鹰、山鹰、新初教、各种版本预警机、各种电子战机、新加油机、传得沸沸扬扬的“新轰改”,还有那个“还在研究”的“大运”),而国力相对薄弱,人才队伍单薄,加之“应急作战”的准备工作繁重,是否应该考虑暂缓或暂不列为重点?或者搞个“新中歼”、“新轻歼”(因为,同等技术水平,重歼的研制难度一般大于更小机型,采购价也大大高出,直接影响承受力)?
然而,即使考虑各种意见,我的意见仍然是,上!一定要上,而且要投入尽可能多的力量,又好又快地搞。看看我国的上列航空计划,有的是补课(预警机、新加油机最典型),有的是填空(“飞豹”最典型),有的明显是青黄不接时的过渡(山鹰最典型),而且绝大多数都已经渡过了技术攻关阶段;因此完全有可能、有必要用一个上档次、上水平的大项目带动航空工业持续进步,应对迫在眉睫的威胁。况且,“新重歼”的研制完全可以和以上许多项目共享资源、技术成果乃至人才。雷达、电子战装备、发动机技术、数据链……完全可以通用或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至于经济实力,就我国军费开支占国家支出比例偏低的情况看,是有潜力承担的。据说歼10的研制共用300亿人民币,而我估计,以我国目前国力,给“新重歼”每年拨300亿也未见就不可能,最多年度赤字难看点。(作比较基准:2005年中国GDP:183085亿元人民币,国家财政支出为33930.28亿元人民币,全国财政赤字2080亿;2006年,中国国防费年度预算为2838.29亿元人民币。近年来,中国年度国防费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有所下降,2003年分别为1.40%和7.74%,2004年分别为1.38%和7.72%,2005年分别为1.35%和7.29%。-摘自《2006中国国防白皮书》)
至于能否搞“新中歼”、“新轻歼”作替代,我曾说过,就同代军机而言,“中歼”、“轻歼”的作战效能是不如“重歼”的,雷达先天就小一圈、导弹少几枚、航程短一截,连飞机上各种电子设备的供电(一般由发动机提供)都要吃亏。只有技术水平大大领先的情况下(一般要隔代),轻型战机才有可能优于重型战机,如F-35可优于Su-27/30系列,F-16大大优于MiG-23等等。在我国的航空工业明显不如美国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尽快拿出的“四代机”在美国人眼中很可能是“准四代”;若还是个“轻型”,那就是弱中之弱,意义不大(说不定整体作战效能还不如Su-27/30的高级改型)。尤其重型战斗机“变身”多用途战机的潜力更大,可省去再发展专用战斗轰炸机的麻烦,长远来看更划算。还要考虑到,我国即使在研制出歼10后,也还是没有独立研制过重型战斗机的经历(“飞豹”不是战斗机,是战斗轰炸机;歼8II看上去是双发,最大起飞重量却连F-16E/F都比不上),迫切需要补上这一课。要搞就得搞个有分量的,可以与F-22一拼,整体压倒F-35(洛·马说要建流水线生产5000架,出口全球;所以今后真正常见的是这位)的“新重歼”!!
必须指出,进入21世纪,由于强调远程打击和对地攻击能力,战斗机的大型化趋势极其明显。法国已改变了“阵风”单双座型的订货比例,连新加坡、韩国(看看他们的国土面积)居然也装备F-15E这种可载弹15吨的巨物(蚂蚁扛大炮啊)!印度作为一领土大国,LCA居然以“全球最轻三代战斗机”为“卖点”,在发展趋势的判断上是有偏差的。
第二个问题: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思路发展“新重歼”?[
转自铁血军事 http://mil.tiexue.net/ ]
我个人认为,“全面发展,重点突破,相机超越”可算是积极而现实的选择。
“全面发展”不用多说,以美国现役四代机F-22的S4(所谓的S4概念,指“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隐身、可维护性”;也有资料将“短距起降”包含在内,称为S5)能力为标准,力争在每一个领域都比现有机型有大的进步,尽最大努力缩短差距。短时间赶不上的,先把方向找准,留出改进余地,以备将来发展。
然后是“重点突破”,要集中人力财力,找准关键点,不止求进步,而是至少要追平。我国的航空工业近期全面赶超美国是不现实的,但若每一个指标都不如对手,那仗就难打了,甚至可说,和三代机没啥本质区别了。这方面,前苏联和法国的经验特别值得学习。没人认为他们的航空工业比美国强,但每代飞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会差得无法相比。
那么,在“S4能力”中,该选哪一个为赶超突破口呢?要我说,我首选隐身性能(专业说法:低可探测性)!其次可维护性、再次超机动性、最后超音速巡航(这两个能力难以彻底分开)。
为什么?
首先,可行。隐身性能对大家都是新玩艺儿(不象发动机,工业基础和经验基础差距大),美国动手稍早,投资巨大,占了先手;但后来者的差距不大,更可少走弯路,超起来容易。比如,F-117那瘸腿的丑玩艺儿,我们就不会再去搞;B-2那“吹弹得破”的涂料疗法,我们也会敬而远之。实际上,我国在四代机的预研中,对隐身技术的研究是很到位的,成果相对较多,水平较高。[
转自铁血军事 http://mil.tiexue.net/ ]
其次,有效。隐身性能的大幅度提高,可以直接击溃F-22的“单向透明”企图,化解其最大优势;同时削弱其超视距空战的优势,连带对方的预警、地面防空都要受牵连,双方态势有望大幅逆转。如果被迫近距格斗,F-22的优势就不大了。虽然“超机动性”我国不如美国,头盔瞄准具和空空导弹却是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最小的领域,什么“90°离轴发射”、什么“红外焦平面阵成像制导”,大家半斤八两,算是平手相斗,胜负难料。
为什么次选“可维护性”?因为,四代机势必价格昂贵,数量有限。可维护性好可以快速再次出动,有时几乎等同于增加装备数量,大大提高战斗力、提高新机的效费比。举个例,F-15装备初期,飞1个小时要维护50个小时,号称“机库女皇”;F22能作到飞1个小时只需维护8.5个小时(“台风”的水平也很高,“每飞行小时/人工保养小时”为1/9),单位时间内出动频率高五倍以上,是否(一定意义上)相当于5倍装备量(前提是没被打下来;而且若要所有飞机同时出动,这种算法失效)?现在,大家普遍接受“全寿命费用”(尤其和平时期;战争中飞机“寿命”很难算)的算法,可维护性好可以大大节省军费开支。
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我理解为超音速机动性能和过失速机动性)这两个指标放到最后,是考虑我国的航空发动机现状、气动设计现状以及技术的实用价值。
超音速巡航的实质是:通过先进的气动设计,大幅降低超音速零升阻力系数,提高超音速升阻比,结合大推力低油耗发动机,使飞机超音速性能实现台阶性的飞跃,这种优越性能的冰山一角就是超音速巡航,也是它能够成为分代标准之一的原因。这种性能的优势一般体现在拦截和超视距空战中。例如,当载机速度从M0.9提高到M1.5时,飞机上发射的中距拦射导弹,其初速度要快得多,更多的燃料可以用在后续航程中,因此可以在比原来的距离远50%的地方击中目标。这正是飞行员梦寐以求的在超视距空战中“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先敌击落”的优势。除了空战外,如果要穿越对手的防空体系,超音速巡航能力同样可以提高其生存力。穿越防空系统传感器探测范围的时间越短,留给防空系统的反应时间自然越短。巡航速度越高,截击就越困难,防空系统攻击范围减小幅度也越显著。
超音速机动性能是F一22的设计重点之一,也是该机与第三代战斗机的“代差”标志之一。除了超音速巡航、超音速加速/爬升性能外,超音速状态下的盘旋能力也很重要。良好的超音速盘旋能力使之可以在超视距作战阶段始终维持较高的能量状态,以应付各种突发事件。
以我国的航空发动机、气动设计现状,短期内要达到F-22的水平,难!但不能不加以考虑,所以要找准方向,留出发展空间。[
转自铁血军事 http://mil.tiexue.net/ ]
第三个问题:我们能很快看到“新重歼”吗?
这个问题纯粹只能猜。我的看法是,网上“08年首飞”的传说可能太过乐观(除非是欧洲EAP、美国YF-22那样的验证机)。
虽然我也希望尽早看到“新重歼”,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科研工作要求严谨细致,稳扎稳打。这方面尤其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有很多经验教训(典型例子如我国“文革”中一系列型号和印度的LCA),归根到底一句话:要好货,急不得!
考虑到歼10的正式首飞时间1998年3月,定型于2003年底,“新重歼”的正式型号研制开始时间不太可能早于2000年,在此之前只能进行前期预研和型号预研。当然现在至少应该进入研制初期了。
参考歼10的进度:1986年开始,1998年首飞(据说初期型号1994年出现);再考虑我国第一次研制“真正”的重型歼击机和合适的发动机进展(WS14的核心机几年前已成功点火),正式型号研制开始后8年首飞应该较准;定型至少需飞5年,2012-2015年装备的说法比较合理。
我曾经说过,动摇美国的空中优势就是动摇美国的“一超”地位;而重型战斗机无疑是空中力量中技术含量最高、发展最快、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作品”。成功研制“新重歼”将是我国步入航空强国之列的最有力宣言,对国防能力、出口前景的重大影响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转自铁血军事 http://mil.tiexue.net/ ]
让我们大家昂首盼望“新重歼”。
〔关于“新重歼”的一些技术细节,如雷达、电子战装备、光电对抗设备、复合材料应用、视情维护技术、光(纤)传操纵、推力矢量控制(TVC)技术、抗电磁脉冲能力……,有时间再和大家交流,欢迎发表不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