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问我为什么没在解说篮球,我现在来回答一下,答案是:我在长春,准备解说第6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今天晚上比赛就将正式拉开帷幕。我负责解说速度滑冰(俗称大道速滑)以及短道速滑,这也是我负责的项目,在我的心里虽然没有项目比得上篮球,但我更明白生活里篮球不能是唯一。
到了长春两天,却发现还是不能离开篮球。我职业生涯里第一次来到吉林男篮的主场,观看他们的一场常规赛。比赛是吉林对浙江,我在从业之前现场看的最后一场常规赛就是这两支球队在浙江省体育馆的比赛,当时是1999-2000CBA保级战,郑武还不是教练员,孙军还不是总经理,他们的恩师蒋兴权指导是国家队主教练,就坐在看台上看他们打球,比赛以浙江的胜利收场,郑武和孙军都入选了国家队,因为他们俩的表现确实够好。
但我今天想说的不是这个。
我第一次踏进长春市体育馆,确实惊讶于它的简陋,礼堂式的内厅建筑风格还保持着六十年代仿苏建筑的风格。淡绿色的护墙皮已经不见原色,斑驳交织着污迹和灰尘。进入体育馆内,看台的老旧尽收眼底,如果一个体育馆连座椅都能看出沧桑,连篮筐都能显现岁月,那么它的老,就会让你很容易感觉到。就像一颗古树,老得年轮都可以一眼得见。
看到了蒋指导,也看见了郑武和孙军这两位中国八、九十年代最优秀的两位前锋,黄金一代的威名,就像我每次见到胡卫东或者巩晓彬一样,地方名动一时的强中强,的确是不怒自威的。蒋指导依然敦厚如旧,聊了聊浙江的成绩,聊了聊联赛的情况,说起了这个体育馆,蒋指导说今年其实他们已经有改善了,有了暖气,大家来这儿打球感觉好多了。
我确实有些吃惊,因为我确实是第一次来这里。你可以想象拥有连续三年CBA联赛前四名的球队拥有的是这样的一个主场,你可以想象名动江湖的孙罗组合,拥有的只是这样的主场?
我无意去取笑吉林的主场,我只是心里一阵的不忍。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吉林男篮无法改善主场的条件;而随着极具票房号召力的孙罗组合相继离去,猛虎主场的上座率一跌再跌,这场吉林对浙江的比赛,上座率只有六成,我问当地晚报的记者,如果不是周五下午,而是晚上黄金时间的比赛,情况会不会好一点,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问到王博,他也摇摇头,说我们这边条件还是比较不理想。
孙军不希望这样,王博也不希望这样,没有人希望这样。吉林男篮正在遭遇他们自新世纪以来最大的低谷,而他们的东北兄弟似乎也正在经受一样的无奈。辽宁虽然保持着联赛前四的位置,但他们的教练更替是近几年甲A强队中最多的。如果你不是那么健忘,应该还记得辽宁篮球在前几年危机四伏时是如何的被动,外援险些携款私逃的尴尬也成为俱乐部面对的现实,吴庆龙、柳继增、刘明洋、李戈、董书岁、李光琦像走马灯一样地穿梭,到最后还是蒋兴权指导带子弟兵走出了低谷,现在郭士强以进一步的训练保证了辽宁的基础。而抱歉地,之所以没有多提黑龙江的男篮,是因为他们仍然在苦苦支撑,至今没有CBA通行证,能够被人记起的除了大老虎张伟刚,就是那个超级小巨人孙明明。
东北男篮们面对的不光是经济上的窘境,同时还有因为经济带来的人才严重流失。东北球员在现今的CBA队伍中占将近60%,但他们却无法帮助家乡球队做太多事情。广东宏远着力培养的组织后卫刘晓宇,高中时是长春十一中学的最有价值球员,但在面临择业时还是无奈地南下,他必须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像刘晓宇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的离开带着深深的不舍,东北曾经肥沃的篮球土壤如今变得贫瘠,让这些篮球人才的流失背负着遗憾的自责。
比赛当中,不断有人呼叫球员的名字,听到这些我总能想起辽宁队横扫全国的无敌,吴庆龙、吴乃群们捧起全国冠军时的骄傲;我也总能想起一位东北女记者这样形容她心目中罗德的告别演出:她说她那天不断给孙军发短信,说你哪怕就上5分钟也好,因为过了今天就没有孙罗组合了。我甚至可以想起孙明明在美国告诉我球队是如何训练体能:没有场地,只好在大街上跑,如果车多,就进地下通道。这样的记忆中或明或暗的断点,让东北篮球渐渐在我的思绪里完整出一条线。今天,当我们不断地提及广东、八一、江苏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那正在暖冬中独自寒冷的东北篮球?在你观看了英雄相锡的中韩明星赛时,你会不会想到已经无人喝彩的东北篮球?
不需要同情,不需要怜悯,只想问一句:拿什么拯救你,命运多舛的东北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