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时候曾写博客说,人变老的一个特征就是特想吃自己小时候爱吃的东西,无论窝头咸菜。最近发觉,少喝冻饮爱喝汤又成为年长的另一特征。年轻人火力壮,一看餐桌上的老火汤就提前冒汗了,赶紧整两杯凉的,啤酒或饮料一下肚,神清气爽胃口大开,至于那碗汤,例行公事般匆匆下肚,很少喝第二碗。最近突然迷恋老火汤,甚至能感觉到那团美味和温暖,由口入胃,气贯经络直达指尖,麻酥酥地松弛润滑着全身,难不成老婆在汤里放了罂粟?
老就老吧,可一想起古人“四十不惑”,不由又紧张起来,我这还啥都没弄明白呢,就奔4啦,不由思考当今时代年龄这个问题。
时代发展了,人的平均寿命也不断提高,从而对人的一辈子的年龄分段也应该更新。在孔子生活的时代,人要是能活到70岁那就不得了了,可能就像现在100岁的老寿星一样被人当成稀罕的活宝了。可是现在呢,71岁的美国人里根刚刚开始开始他的总统工作生涯。73岁的中国人邓小平刚刚弹掉自己三次跌倒后的灰尘,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的核心,信心百倍地把中国这条大船引上改革开放的航程。
不光是这些搞脑力劳动的,体力老动方面也一样。运动员是年轻人的行业。拿足球为例,过去运动员过了28岁,好像就老得不行了。像容志行,迟尚斌他们都在这个年岁就挂靴了。现在看看,34岁的齐达内的钢头铁脚在世界杯的赛场上一样让人叹为观止。另外,超级NBA球星乔丹最有魅力的表现也是在35岁前后。
还有,人的成长教育和准备时期也是一样被延长了。以前,脱产读书总是在20岁以前的事。如果你过了25岁还呆在学堂里读书就让人觉得不合适了。可是现在你到各大学去看看,30多40多还背着书包的人多的是。就是学生比老师老也没有人觉得不好。
再看看中国古代小说,爱情故事中恋爱的主人公都是14岁的少女和16岁的小伙子。现在呢,14岁的少女和16岁的小伙子不就是个半大毛孩子吗?过去的结婚年龄一般也就是女子16岁,男的18岁。你要是到了20岁还没找到未婚妻,你就成老大难了。现在呢,30岁的女子还娇滴滴地在男朋友怀里嗲声嗲气地撒娇呢。你就是到了快40岁才结婚,人家也不觉得你太晚。
所以如果要把孔子生活的那时候的人和现在人比,我觉得现代人的年龄乘上0.7正好与那时相当。举例如下:
恋爱:
古代:14岁
现在:20岁(20x0.7=14)
结婚生子:
古代:18-21岁
现在:25-30岁
三十而立:
古代:30
现在:43
四十不惑:
古代:40
现在:58
五十知天命:
古代:50
现在:71
六十而耳顺
古代:60
现在:85
七十而随心所欲
古代:70
现在:100
或许有朋友认为这是一相情愿的阿Q思维,那从爱喝热汤开始,最多算个中青年吧,回想曾写过的快意中年,不由想起歌德的故事,也是关于年龄的。
大家都知道歌德年轻时有一次失恋,痛苦得差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后来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实际上就是以自己为原型的作品。
73岁高龄的老年歌德有一天看见了一个13岁的姑娘,并一见钟情地爱上了她。大爷认为这歌德有点不应该了,您这么大岁数怎能打未成年小姑娘的主意呢。要是现在,歌德也只能心里想想而已,不敢有别的念头和动作,毕竟法律的威严是神圣的。可那时候还没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歌德当时就向这位姑娘表达了爱慕之情。你想想当时歌德已经是全世界闻名的大诗人,比咱们的杨大博士还有名,多少美女想傍他这个大款呀。所以歌德预料这位女孩会说:“歌德先生,小女子能得到你的垂爱,万分荣幸,咱们哪天去登记呀?”
可是歌德没想到,这位女孩竟然毫不客气地对他说:“您比我爷爷还大两岁,我要是嫁给你,我奶奶难道叫我歌德嫂子吗?你就别白日做梦吧,拜拜。”就这样,歌德一生中第二次尝到了失恋的滋味。
一般人失恋,痛苦是痛苦,但是没有象歌德那样走极端的。他这人对失恋极为敏感,就象年轻时候第一次失恋时候一样,这次他也是感到世界没有阳光了,这日子过得没意思了。离开了那姑娘后,他一言不发,让他的马夫赶着马车一直走。后来,马走不动了,人也饿了,马夫就把马车停在一个小饭馆门外。然后把歌德安排在饭馆里坐下。歌德沉默了几分钟,突然诗兴大发,一气呵成一首长诗。写完以后,失恋带来的烦恼一扫而光。歌德不禁长叹:“为了失恋,少年的维特痛然自杀,而老年的歌德用一首诗就解决了,年龄好啊!”
年龄好啊!其实对年龄的感叹不光是歌德,每个人不同程度地都会对自己不同年龄阶段对事情处理的差异有同样的感叹。青年人年轻气盛,时髦激进,看问题容易极端,爱憎分明。老年人经历丰富,稳重保守,看问题比较圆滑,也容易和稀泥。其实两者各有千秋,很难说谁优谁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