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春节到了的缘故吧,又过了一年,又老了一岁,又开始疯狂怀旧。
昨天下了几首老歌听,听到了小虎队的《爱》,立刻就被感动了。上次听这个歌还是十好几年前上初中的时候,同班的一个又黑又瘦又难看的女同学死着个脸子做万分痛苦状说:小虎队解散了。然后就掉眼泪。我心说:有你什么事啊。随手拿了她一盘磁带听,就听到了这首《爱》。实话实说听了不止十几遍,直到学会了为止,真是好听啊,但表现上还得端着——什么小虎队啊,傻,小帅虎、乖乖虎、霹雳虎,这不就是哄小孩的名字吗——全然不顾当时自己也是小孩这个现实。
还记得老师在讲台上说:这个歌你们可以唱,但是最好唱“让我们自由自在的友爱”。
然后又听了《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更加感动了,上回听这个歌是八十年代中期上小学的时候,听完立刻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去为建设祖国做贡献。为什么?“创造这明天要靠谁?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啊,虽然还不到十岁,那也是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啊。
那个时代是一个纯真的年代,是一个有理想的年代,我们现在为那时候的人们和自己感动,不是简纯的怀旧,是在怀念那一种纯真,那一种理想。
那是“让地球随我们的同心圆,永远的不停转。让那天空听得见让那白云看得见,谁也擦不掉我们许下的诺言”的纯真,天真无邪得近乎神性;那是“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挺胸膛,笑扬眉,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的理想,意气风发得近乎伟大。
再后来看陈佩斯的《二子开店》,居然看哭了。这电影是八七年的,虽然当时看过很多遍,但还是为那一派当年的景象所感动。进京老干部老奎,无业青年二子、麻杆儿、大虎、小豆,失足女青年英子,当时的那些没辙的小青年们,怎么那么可爱呢。二子是大学没考上的待业青年,其他几个人都是一起玩大的小混混,有点儿混,有点儿傻,有点儿义气,有点儿主意,有点儿干劲。
估计感动我的,是那个年代热火朝天干劲和尚未熄灭的理想吧。文革后,中国人又重新找回了理想,人们高唱着“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准备“奔向二十一世纪”,然而很快,就尝到了理想破灭的滋味。高考考不上,没有工作加上文革对青年们生活行为的巨大影响,北京城里当年混混成群。我记得我的小学同学里边,只要是男生,基本上都学得痞里痞气并以此为美。
但是一旦理想重新回到他们身上,他们肯于马上全身心投入,并以之为动力创造自己全新的生活。
安得不感动,安得不流泪。
现代人身上缺乏的,就是这些品质,纯真,有理想。每个人都在忙,忙着挣钱,忙着谈恋爱,早九晚五,分分合合,年复一年。很累,很无聊,失去了信仰,失去了纯真,再失去理想,每天可不就是这么行尸走肉的活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