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还能坚持多少年?
张放
从上世纪1984年开始的春晚,一晃20余年过去。它给那时代的年轻人带去的是“震撼心灵”般的精神享受,使已经成为中年人并在各个领域中都很有成就的人们,至今不能忘怀那种独特的,永远不能复制的愉悦感受。于是,今天的年轻人们就总能听到这样的抱怨,说“今年的春晚看不看,都没有什么新意思”;就听他们在发誓,说来年一定不再看,但当来年春节真的来临,你仍能看到这些人还守在电视机旁,一边看着新鲜出炉的春节晚会,一边继续抱怨着,并不停地指出春晚的这个与那个的毛病,临了,还要加上一句,你看80年代时的春晚,那才叫好,才是个“真玩艺儿”,那张明敏的歌,那费翔的歌,那才叫歌等等。于是,就有学者也说,现在的春晚已经是一种“伴音伴影”的东西,言外之意,就是可看可不看了。
笔者早对这种现象深感好奇,于是,找来1984年直到90年代初的全部春节晚会,仔细重温一遍那些“震撼心灵”的经典时刻。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的把自己吓了一大跳。
说句公道话,倘若你真能像我这样平心静气从头至尾看完的话,那你一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每年的春晚都比上一年的有很大进步,无论从舞台设计,灯光效果,还是整个场面的把握上面,都在上着新台阶。一晃20余年过去,究竟上了多少台阶,观众应该心中有数。
那为何会有很多人在节后第一天上班聊起春晚时,脸上会表现出“万般无奈”与“无所谓”的样子呢?为什么不再出现当年的情形:几天之内,全国就有数以百万计的深情书信飞到一夜走红中国的某些演员那里呢?
这里有很多原因。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大概就是,今天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可选择的东西与当时的情形比对的话,可谓不可同日而语焉。尤其互联网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后,可选择性一下子多出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人们不再有可能受到巨大的“精神刺激”,今天的年轻人比之当年我们那些年轻人,也似乎见识更广,变得更加成熟,至少他们在追星方面,与当年的标准完全不同。
那么,春晚到底还要坚持多少年,还能坚持多少年?对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撇开春晚经济不提,笔者仅列出几点就可见举办春晚的必要性:春晚已经成为人们过春节时的必要心理依靠,成为春节之所以为春节的自然而然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习惯,绝对不能没有,哪怕所有的节目形式都在春节前已被媒体说到没有任何新鲜感的状态,哪怕最后连赵本山也已经“廉颇老矣,黔驴技穷”,哪怕连央视都灰心丧气到再也不能承办春晚。试想,假如没有了春晚,大年三十的夜晚会是多么无聊,寂寞,可怕,假如真的没有了春晚,大年三十的夜晚会是多么漫长与暗黑!假如真的没有了春晚,节后上班第一天将是多么乏味与尴尬。
最后,假如真的没有了这个可以“伴音伴影”的东西陪着我们度过春节,除了外面偶尔响起的鞭炮声,你还会想到自己是在过春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