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勤给鲁迅揭短暴露的是自己之短
2007年02月23日 来源:新华网
文/谢浮名
两个月前,在读到朱学勤的《鲁迅的思想短板》一文时,就想发表点看法。无奈忙于稻粱谋,一直不得其便。现趁着过年,远离城市的喧嚣,蜗居郊外,无人打扰,于是写下了这篇文字。
在现代文化史和思想史上,很难找到第二个人像鲁迅那样,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一直被那么多的人所“骂”。在生之时,就有梁实秋、陈西滢的辱骂中伤,更有蒋介石政府的笔杆子利用权力资源,极尽辱骂恐吓、围剿之能事。在当时,这些围攻者自有他们的政治目的,不必赘述。而到了今天,围剿者仍旧不绝如缕,不过这些人的目的和解放前的那些人已大不相同。轰轰烈烈地围剿,直接的好处是把自己的名字炒得尽人皆知,然后再用所谓的名气去换取市场的回报。
观朱学勤对鲁迅的骂,可以说,从鲁迅崇高的地位奠定之时起,还没有一个人对鲁迅的否定有这么彻底。朱学勤在《鲁迅的思想短板》里说:“鲁迅精神不死,能够活到今天的遗产只有一项:对当权势力的不合作。”而这项不合作,是“思想史上的歪打正着”,和鲁迅的本意毫无关系。否定到这个地步,还有谁走在了朱学勤的前头?
可是,学术界一齐喑哑!即使有一点微弱的抗争,也湮没在朱学勤的口水里,缘故何在?就因为朱学勤顶着一顶大学者的头衔,把新概念、新名词玩得溜熟。满嘴的新名词,绕口令一般,让听众云里雾里,就如赵丽蓉的“司马缸砸光”,忽悠得人家不自觉地掉进了他的圈套。
“短板”就是一个例子。这是木桶理论中的一个新词汇。木桶由无数的木板组成,决定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构成桶的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那一块。一个木桶,无论其他木板有多长,只要其中有一块只有一寸,那么盛水的高度也就只是一寸。朱学勤以此来形容鲁迅的思想,也就彻底否定了鲁迅的一切成就。
我们不得不佩服朱学勤的“高明”。如果朱学勤直接说,鲁迅思想浅薄,因此,鲁迅一切都浅薄,中国的绝大多数读书人不跳起来骂娘才怪。
其实,朱学勤的《鲁迅的思想短板》宛如梦呓,漏洞百出。全文看起来洋洋洒洒,从经济学到社会学,从政治史到思想史,几乎包罗万象,而究竟谈了些什么呢?只要看他的“经济学解释”就知。他说:“读鲁迅日记,满篇皆为‘阿堵物’。鲁迅反对当时的经济制度,但他一刻也离不开那样的制度。”“这部日记告诉后人,鲁迅吃的不是‘草’,而是‘奶’”。
一个文学家,靠卖文为生,“把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从而获得生存的来源,这怎么也成了“思想短板”了?一座山峰的高度,是不能用木桶理论来解释的。我们测量珠穆朗玛峰,说它有8848米,是指它的最高点,而不能苛求整个喜马拉雅山脉都是8848米。鲁迅不是神,不可能无所不能。比如他消瘦的身体,就无法和任何拳击手搏击。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断定他文学成就低。道理本来极其简单。
况且,鲁迅的思想真的是他成就的“短板”吗?作为一位有着巨大思想深度的伟大文学家,鲁迅不惟对中国社会、历史、现实、文化、国民性和民族性的认识具有惊人的深刻认识以及前瞻性表述,达到了时人望尘莫及的水平,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
朱学勤以为鲁迅地位之高,是阶级斗争的结果,是某一个阶层的人故意捧高的。那么请看看闻一多的忏悔吧。这个曾经自觉远离阶级斗争旋涡,和鲁迅进行过对骂的自由主义者,在鲁迅刚刚去世的1936年10月24日,心中还抑制不住“积怨”,对鲁迅颇有微词。但是,八年以后,在纪念鲁迅逝世八周年的会上,闻一多在演讲中说:“现在我向鲁迅忏悔:鲁迅对,我们错了!……当时如果我们都有鲁迅那样的骨头,哪怕只有一点,中国也不至于这样了。……骂过鲁迅或者看不起鲁迅的人,应该好好想想,我们……实际上是做了帮闲帮凶!”一前一后两个闻一多,竟然判若两人。鲁迅还是那个鲁迅,而闻一多已不是那个闻一多,他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鲁迅的思想高度。
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当顺着先人对鲁迅深邃思想的评述去悉心体会鲁迅的伟大之时,我们就会发现那些试图用“颠覆”鲁迅来抬高自己的人是多么幼稚而可笑!
相关报道:
读不到鲁迅的“幸福感”是幸事
重提鲁迅的“救救孩子”
别拿“空头文学家”的标准评价鲁迅
岂容朱学勤向开国领袖毛泽东泼脏水
文章引用自: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7-02/23/content_5755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