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回南京老家过年,24号回到北京准备开工。随口问他,机票多少钱,他说,250元。吓了我一跳,比从南京到北京的火车软卧要便宜,比硬卧也就是贵上了几十元。如果不幸买到的是黄牛票,那坐飞机就变成最便宜的了。
朋友说,你不知道,坐飞机还要算上来回的出租车钱,我说,如果真要这麽算,从机场有到市中心的大巴,而且时间上要比火车快一些,关键是,买票多方便,上网,打电话,不需要到火车站去站一天,甚至一夜。
不过我吓了一跳,是原以为,春运期间,算是客运高峰,打折就是坐的人还不够多。朋友说,春节前几天都是全价的,结果查到一些新闻,看看厦门晚报的一篇报道:
晚报1月4日曾经报道过厦门—上海航班“大年三十”(2月17日)机票全价出售,没折可打的消息,但22日记者发现,此航线航班的价格已经悄悄调整,但调整幅度令人惊讶:5折左右的机票“满天飞”,原本960元的全价舱现在已经出现大量的430元(4.5折)至480元(5折)的机票。其他航线的航班情况也大致如此,如厦门—北京航班,月初预订2月17日的机票还需要1030元(6折),现在竟出现680元的4折票,价格居然比厦门—北京的列车软卧还便宜25块钱。
不过这可能只是个别地方的情况,但是不管怎样,飞机运力并没有在春运期间完全发挥,和朋友探讨,为何有些坐火车的人不考虑坐飞机呢,他觉得,主要是很多人从来就没有考虑过飞机,因为觉得那是有钱人的东西,而且信息严重不对称,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如何去买机票,更不要说找打折的机票。
我想,航空对于火车的运力分担肯定会有帮助,其实既然航空公司如此低价竞争,为何不干脆在春运期间,提供一点点公益服务,分担一些铁路运输压力,也算是做点公司形象广告。不过,要解决大部分人买车票难的问题,关键是在于火车票如何出售这个地方。
看了很多人写的亲身体验,以及媒体的一些报道,尽管车票没有涨价,但是买不到正常价格的票,最终还是要买高价黄牛票,这说明售票过程的监管比单纯规定不涨价还要重要。如何监管,很多人提出实名制,我想这可能是最有效的,就好像乘坐飞机一样,持票人必须和车票上的名字是同一个人。
铁路部门的领导看来不喜欢这个建议,认为会增加投入,而且人手不够,我不是运输问题专家,领导其实也不可能样样都懂,特别是涉及到信息科技使用的问题,其实为何不在说反对之前,邀请一些独立的研究机构,来进行一个可行性评估,比如需要怎样的软件,因此增添多少设备,现有的人手应该如何调配,是否足够,如果增加,成本是多少,还是从长远来讲,反而成本是在降低,等等等等。我还是相信,现在的科技成本正在降低,而科技的投入,最终可以导致整个行业成本的降低,这已经在很多其他行业里面体现出来了,所以不要凭空想象,而是需要认证。
今年的春运,叫苦的人还是很多,铁路运力到了春节前后显得不足,这不是几年就可以改变的现实,有些人利用关系和权力来乘这个时候肥自己的腰包,只要有这样的空子可钻,短时间内,甚至永远难让这些人良心发现,改邪归正。但是检讨目前的售票方式,制定出一套监管严格的方法,杜绝体制内外的人联手从中牟利,这应该是铁路部门可以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面可以做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