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条新闻引发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东方早报的消息说,在对上海6000名职场人士的调查中,有23.7%的职场人希望自己能够在新一年创业。
京华时报的消息说,春节期间,一名大二学生因为没有买到车票而无法回家,就带着自己的天文望远镜,在八达岭长城设摊出租,因无照经营被延庆城管罚款50元。
法制晚报的消息说,情人节那天,一对情侣手提塑料桶在街头卖鲜花,被城管查处后,情侣因此分手。
出租望远镜、卖花,看似极小的生意,但对于年轻人来说,与比尔"盖茨写下第一行程序一样,都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开始。
中国在八十年代初兴起了第一次创业浪潮,首批个体户在夹缝中生存。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掀起了新的一轮创业高峰。此后,创业成为了大家追求成功的热闹途径,人们甚至感慨:中国将成为创业者的一片沃土。
然而,从我们身边随处发生的新闻去看,在中国,创业的环境还没有形成。虽然创业者们热血沸腾,但整个社会机制、管理者心态,都还没有营造起创业的氛围。不仅刚迈出第一步的年轻人,在大街上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一个摊位,即使是“从小摊走向办公室”的创业者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
比如:对企业注册登记的资本金额度等标准门槛设立标准较高,经营范围限制较严,注册登记前置审批和许可环节较多,从申请到批准的时间较长,对运营中的企业检查等干扰较多,而且各个环节的公务员寻租行为较为盛行,结果增加了微型和中小企业投资、创业及运营的风险和成本。
发达国家已经降低到了极限的注册资金门槛,在中国依然很高。本意是为了杜绝皮包公司,但皮包公司恰恰是许多创业者第一步必经的阶段。
以往要在日本注册一家公司,商业法律规定至少要有300万日元或者是1000万日元的资本金。日本政府为鼓励“白手起家”,在2004年开始将公司的注册最低资本金降低到1日元。在失业严重的恶劣环境中,“1日元起家”逐渐奏效,引发了空前的创业热潮。
而且,在美国、日本,创业教育与辅导、社会融资的机制、管理中的鼓励与倾斜等,都让白手起家者能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而且整个社会风气中,对创业者的尊重与推崇,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文化。
有一天,一个美国富豪路过一个街角卖铅笔的小摊时,见小摊贩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精神萎靡,很显然这是一个近乎乞丐的人了。便在这人收钱的杯子里放下了一元钱,他走了几步却又折了回来,很抱歉的对这人说:“对不起,我忘记拿走我买的铅笔了。你也是一个与我一样的商人。”
很多年后的一个商业晚宴上,这位商人面前出现了一个衣冠楚楚的商人,他彬彬有礼的对这位商人说:“您也许已经不记得我了,可是我永远都忘不了您。因为是您让我意识到我不是一个小摊贩,而是一个很有尊严的铅笔商人,是您让我知道自己其实可以跟您一样。谢谢您改变了我的生命。”而这位商人认出了这个男人是最近几年崛起的一位成功的文具商。
多希望这样的故事发生在中国的街头,多希望中国的“白手起家”者,能不失尊严的开始第一步,哪怕是卖几束花、出租望远镜。
明天全国人代会就要开幕了,《就业促进法草案》可能也是本次会议的内容之一。就业是民生之本,而目前社会的就业压力依然巨大。与其动用许多社会资源去被动安置,不如合理的调整有关政策与制度,营造创业氛围,鼓励自主创业,这是比单纯的安置更有意义的解决之道。
如果对白手起家创业者准入的门槛低、环节少、时间短,则创业活跃,兼职创业、个体经营者多,微型和中小企业多,就业水平会大幅度提高,失业率自然下降。
前几天的消息,上海调整了对个体摊贩的管理方法,对街头及小区摊点合理开禁。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更加深了我对上海城市管理水平、鼓励创业理念的认可。希望更多的白手起家者,都能找到自己的一个立足点,不再是东躲西藏、夹缝中生存,而是尊严与激情长伴成功之路。
■上海战国策营销咨询机构
李炜■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点这里看全部热点
今年3.15会曝光“洋品牌”吗?
争议“赔钱减刑”源于公众误解
桐乡、海宁"双城大战"为何爆发?
《颍州的孩子》会在国内公映吗?
小贩崔英杰凭什么“必须死”?
水墨枫泾.江南印象(组图)
八卦是博客的救命稻草?
年度经济人物背后的年度品牌
洋品牌危机,本土品牌何为?
盗版又怎样?也要做品牌!
“地球人”为何被张冠李戴?
武汉市会更名为"可口可乐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