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短笛邀博友加入或访问《家有留学生》!
与春晚擦肩而过的汉味小品《钓鱼》,今晚亮相元宵晚会。我作为一名武汉观众,因为它曾经憾别春晚,反而对其有一种特别的期待,期待《钓鱼》能让春晚编导后悔,期待它能再现汉味小品的魅力。据说当初这个语言类节目,作为唯一南派作品,进入春晚是最安全的。最终被拿下,主要是整体超时的原因。观看完春晚的小品,整体感觉没有预想的好。我琢磨,《钓鱼》如果上春晚,它一定不比冯巩的《咱村的事儿》差。
但是,我今天看《钓鱼》,从一开始就为它捏一把汗。不是因为节目制造了紧张悬疑,而是担心它制造不出轻松愉快,元宵闹不起来。差不多上十分钟的表演,尽管演员情绪很高涨,表演也很投入,但晚会现场的观众很难得笑起来,场面很是窘迫。依我看,春晚整体超时只是托词,是给人梯子下楼而已。《钓鱼》如果上春晚,的确会让作全国观众失望的,因为那时观众味口更高,用武汉话说,《钓鱼》将掉得大。
现在看来,汉派小品《钓鱼》之所以作别春晚,主要有如下原因:
故事结构太弱智。一个急着卖鱼,一个想着相亲,一个中间打岔。完全是开了头就知结果的故事。比起去年的《招聘》,故事揪不住观众的心,不论是歌颂还是讽刺,都没有什么深意,包袱的突然性全然没有,这是《钓鱼》最大的败着。一个在央视在全国观众中没有基础的主创班子,特别是语言类节目,如果没有精巧绝伦的故事和跌宕起伏的情节,肯定没戏。
没有大牌明星加盟。看看留在春晚上的每一个小品,都是多次上春晚的高手。《咱村的事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没新意,也是拼凑的故事,一碗白开水,亏得冯巩反复喝。如果不是冯巩领衔,绝对在枪毙之列,更不会在观众指责声中还能得个小品类二等奖。一般演员为了出彩,就很容易过之而无不极。《钓鱼》中尹北琛的表演就显得有些过,反而影响效果。
没有观众缘。汉派小品《招聘》在前年春晚获奖,应该说是侥幸的,观众对这个节目的认可度其实是有限的。试问在外省市的普通观众中,有谁能记得周锦堂?晓得尹北琛?然而,如果冯巩上台,不需要找托就有人为其喝彩。周锦堂、尹北琛可不行。你就是再俗,俗得脱光了身子,别人也不给你喝彩和掌声。尹北琛有一句“终于有老板包我了”的台词正是这样遇冷,观众根本没笑起来。这是演员的错?还不是观众的错?知名小品高手已经与观众达成了默契,观众很容易领会演员的台词。而草根演员表达的即使也很巧妙有趣,但观众得有一个理解意会的过程。演出过程中,演员几次自己哈哈大笑,观众可能莫名其妙,很是尴尬。观众其实很客观也很“欺生”的。
语言不方不圆也是一个原因。没有语言特色就没有地方特色。赵本山的小品,不管是角色名,如白云黑土,还是剧情素材,还是语言,它很容易让人想到东北,它能让观众与演员一同创作展开想像。其它一般的小品,包括《钓鱼》,你就很难猜出故事发生在哪里。《钓鱼》说是普通话表演,但听得出湖北弯管子味。说是方言,又不像其它小品那样地方特色鲜明。余信杰承认:“语言上的改变,确实让《钓鱼》的魅力大打折扣。《钓鱼》要是改成汉味小品,保证出彩。”那么,央视编导为什么不让用湖北方言?因为你要让全国观众像接受东北或广东方言那样接受湖北方言,也没那么容易,这里面有很多因素起作用。可以预计,这个小品上央视即使用方言也不行。其实对于汉味小品,用不用方言是个两难选择。
台词没有亮点和冲击力。《钓鱼》本来情节简单,缺少夺人眼球的亮点,总体语言的确比较平淡。尽管掺和了一些通俗和时尚元素,但不自然,很勉强,如“疯狂的石头”,“水产”与“水暖”,“一日夫妻百日恩”,还用过时的“苏丹红”,料定都不会成为流行语。只是“东方明珠”因与剧情配合得紧,能够让人立马意会,才引得观众难得开心一笑,这一笑应该能让《钓鱼》受到鼓励得到安慰,更应该受到许多启示。
今年春晚都以为以语言类节目见长的金越会使小品比以往出彩,结果与愿望大相径庭。但综合考量后,在最后关头,金越总导演决定不上《钓鱼》的钩,虽然有扼杀南方小品的压力,却是对春晚负责,也是对全国观众负责,更是对主创人员的一种爱护。
最新时评心语,敬请阅读点评:
不绅士的男人哪能吃“软饭”(三八献词)
命运、宿命论、有神论与无神论
为什么最明亮的人总是最迷惘?
究竟谁是彭水诗案中的“苏轼”?
看孔子和庄周如何PK(上)
教育专家孙云晓原来不是个好家长
评价鲁迅:用木桶原理还是珠峰原理?
《春晚》是民俗杂耍还是艺术集锦?
没有“笑果”而有效果的《心里话》
女人不优雅的N个理由
为什么美女们在网络上敢脱敢露?
《春晚》为何不拜“肯德基”为师?
欢迎光临长江,恭候聆听短笛!!